正文

增订版序 珍惜你所爱

真情与无畏:从女工到Google台港业务总经理 作者:张成秀


  

9月,是电影《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中,男主角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想买给女主角梅格·瑞恩(Meg Ryan)一大捧削尖铅笔做成“花束”的季节,因为那让他想起开学;9月,是儿时记忆中,稻谷收割后,在田里和玩伴在一丛丛干稻草间,一边玩躲猫猫,一边闻着被太阳烤得暖烘烘的干草香的时节;9月,是莘莘学子学期的开始,也是农忙的结束。

9月,是我历经四年半的反刍、思索煎熬后,总算把我人生第一本书付梓、大功告成的时候;但就像怀胎9月产“子”后,这个“小孩”就成了独立的个体,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曾经看过一位学者凯文·克罗(Kevin Krogh)说:“I believe that once a work of literature is completed, it no longer belongs to its author; it belongs to its reader. ”(我相信,一部文学作品一旦诞生,它就不再属于它的作者,而是属于它的读者。)的确,作者一旦出书后,作品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读者怎么看,怎么解读,已经out of the author’s control(作者控制之外)了!

当然,对于出书,我本来就有些预期,如初版序所言,妈出车祸成为植物人,我心中涌起很多的遗憾,希望藉此书抛砖引玉,让一些家中有长辈的人,能更珍惜他们。在职场忙碌的同时,也能把家人--尤其高龄父母摆在心上。这份感情的联结,正如《圣经》所说:“儿女要转向父母,父母要转向儿女”,可以弥补人生很多破口,也可避免终身的遗憾。

有读者告诉我,他们本来也常嫌父母啰唆,现在开始常陪他们聊天,让父母都很错愕,想说自己儿女最近是不是吃错药了,还反过来问说:“你最近还好吗?工作压力是不是太大了?”这让我想起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我因为很早就家逢变故,难免会对人生产生很多疑问与怀疑,但所幸在中学即接触卡内基一系列的书,像《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或译《人性的弱点》)(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等,让我即使家境困顿时,仍能在学校各种团体活动中脱颖而出,被推举做领袖。也让我在大学毕业后,胜任第一份业务销售的工作,并在短短18个月内就被擢升当部门主管。这要感谢卡内基很早就帮助我洞悉人性及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后来在工作上,得知黑幼龙老师(台湾卡内基创办人)的“卡内基的人际关系课程”,能亲炙大师,当然把握机会,立刻报名参加。

上课地点在一家环境优美的饭店,来自各路的英雄好汉齐聚一堂。黑老师真诚地分享人生简单却隽永的原则,配合许多活生生的例子,让大家听得入神,场子很热。那时卡内基的课程就注重互动与做中学,所以穿插了很多练习。犹记得其中的一个练习,就是要表达感谢,学习找一个一直对你付出甚多,你却不曾好好表达感谢的对象。黑老师提醒我们感谢要具体才有效,所以要举例子。练习时间只有20~30分钟,我抓起桌上准备的纸笔,是上课训练所在的饭店的信纸,振笔疾书,很自然地写给妈妈感谢她;又搔头半天,不是想不起例子,而是太多了,不知该选哪个来写。时间过得很快,真是纸短情长,写完老师当场“收卷”,叫我们用饭店信封把信封缄好后,主办单位帮我们统一寄出,免得我们有人不好意思,害羞又反悔。接下来也是紧凑充实的课程,上完课又回到“日理万机”的工作岗位上,也忘了这档子事。

过一个多礼拜,收到妈气急败坏的电话,劈头就问:“成秀,你在哪?”

“妈,我在家啊!”

“你……你没有想不开?”

“我?我为什么要想不开?”

“唉!你吓死我了!我收到你一封信,是饭店寄出的,上面尽是写了些多感谢我的养育之恩的话,而且还签了名。我还以为是你工作压力大,一时想不开,到饭店自我了断前写的绝笔书……”

我听了百感交集:

第一、我一定很少跟她甜言蜜语,偶一为之,害她惊恐万分,想这中间必有蹊跷。

第二、爸爸自杀的阴影,数十年仍难抹去,妈多么怕我们步上他的后尘。

第三、我时间虽赶,还是应该交代一下前因后果,说明是在饭店上某个训练课程做的一个练习。

所以,当我听到读者分享他们父母对他们突然变得更孝顺的错愕,不禁哑然想起把我妈吓个半死的往事,看来真是天下父母心。

另外,我很意外也很开心地知道,有一群热心的读者告诉我,他们不只自己看,还买来给自己的父母看,因为长辈经历同样的流离颠沛、物资匮乏,仿佛看到他们时代的缩影,一同走过从前。

有一群读者,跟我有类似的成长背景或心路历程,也是一路走来,克服了许多困难,现在都颇有成就,但习惯了泪水往肚里吞,多少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直到看了我的书,仿佛是一种催化剂,软化了他们的心防,泪水决堤,苦楚、委屈一股脑儿都得到释放。这也类似我自己经历的大和解、宣泄(catharsis)的过程。也有不少远在国外、失散多年的同事和同学打电话来,告诉我他们边看边哭,感同身受。

另有一群读者,就像我们生活中难免有高低潮,往往在失意中,难免灰心丧志,他们说看了我的书,重新燃起希望,告诉自己“她能,我也能!”我也收到一位牧师的来信,他说:“我的服事里有很多弱势的孩子,我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是突破贫穷和社会阶级的最好途径,您的书,刚好可以激励我们……”人生或有春夏秋冬、旦夕祸福,有+-×÷,有问号也有惊叹号,没有人知道明天会不会更好。但我知道,妈妈教给我的人生智慧,让我即使身处逆境,仍不放弃希望,因为“即使微小,仍是光”。

最后,有一群人的反应是我始料未及的。女儿有一天回家哭丧着脸,说好几个同学跟她抱怨:“我妈为何一直拿你妈的书对我说教,说什么你同学妈妈当过女工,家里没钱,还是可以进台大、Standford(斯坦福大学)!我们让你衣食无缺,还不好好努力用功!不然送你去做女工!”

面对如此多读者的热烈回响,我心中充满感恩(惜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刊出,特取其中具代表性者,刊于书末“读者回响”单元),很感激广大读者这么真诚的鼓励,我非常受用。能借这本书提醒一些人珍惜所有--也许是亲情,也许就是生命本身,余愿足矣!也很高兴从我的大嫂、大好书屋总编辑胡芳芳处,得知这本书有幸荣登几个畅销书的排行榜(博客来年度百大“企管类”第一名、诚品“人文类”第二名),我们也一起着手规划了增订版,让这本书更图文并茂。

特作此序,祈求及感谢神持续用这本书,带给人激励及向上的力量与希望。“荣神益人”--吾心所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