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活着的桃太郎

暧昧的日本人 作者:李兆忠


日本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人物,名叫桃太郎。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物,桃太郎深深地镶嵌在日本人的灵魂里。

桃太郎的出生和成长颇具传奇性:他是从一只又大又好的桃子里跳到这个世界上的,成了一对贫苦老夫妇的掌上明珠,因此称为桃太郎。小家伙也真奇怪,吃一碗长一寸,吃两碗长两寸,很快就长成了一个又健壮又聪明的小伙子。

人小志大,还是个小不点,桃太郎就要去鬼岛讨伐恶鬼,老头老太拗不过他,为他准备了日本最好的黄米团子,缝制了袍褂,买了朴刀送他上路,还给他做了一面“日本第一桃太郎”的旗帜,让他打着。一路上,桃太郎收罗了狗、山鸡、猴子作为随从,自己成了将军。

到了鬼岛,一开始对方根本不把这帮小赤佬放在眼里,可是一交手,恶鬼们就招架不住,成为手下败将,桃太郎因吃了全日本最好的黄米团子,打起仗来格外勇武。于是就出现这样的场面--

鬼头是个黑脸的家伙,跪在地上向桃太郎求饶。从那大眼珠里吧嗒吧嗒往下落着大颗大颗泪珠。说:“真打不过您哪!请饶我一命。今后决不敢再做坏事了!”桃太郎说:“记住,从今以后不准你们为非作歹,倘不老实,决不再宽容!”黑鬼连忙说“不敢,不敢!”又叫小鬼崽们把金银财宝抬了出来,奉送给桃太郎,表示今后决不违命,这次是真诚投降。(引自《日本民间故事选》)

桃太郎就把财宝装上车,让狗、猴、山鸡拉着,凯旋归来,老头老太看见小子带回这么多财富,高兴得合不拢嘴,天皇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深感欣慰,还嘉奖了他。

如果说,流传深远的民间神话故事往往积淀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的话,那么,桃太郎故事意味着什么?

历史其实早已给出了答案。日本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尤其这一百多年来不同寻常的表现,是对这个故事的最好诠释。人们记得,在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日本的小学里,老师举着又红又大的苹果,问孩子们:想吃这么好的苹果吗?孩子们说:想;老师就说:那么就到中国大陆去吧,那儿遍地都是。

日本书人内山完造在《中国人生活风景》一书里指出:所谓的桃太郎征伐鬼岛,带回金银财宝,是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强盗行为。他将《桃太郎》和《西游记》的故事作比较,认为玄奘法师带着猴、猪、龙三种动物去西天,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取经,发展精神文化,而桃太郎带着猴、山鸡和狗去鬼岛征伐,则是为了掠夺财富;而且,《西游记》里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经,行程十万八千里,往返十四年,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玄奘法师本人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桃太郎》的故事纯属想象,鬼岛更是子虚乌有,这表明日本人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教化、统治其他民族的意识。

桃太郎在日本的知名度,犹如孙猴子在中国,由此而衍生的文学作品、卡通电影、漫画,多得车载斗量;以桃太郎命名的酒屋、餐馆和商品,更是不可胜数,这表明了桃太郎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生存信念。

这种信念,不妨称作“桃太郎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