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废艺斋集稿》残稿介绍(14)

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 作者:吴恩裕


(七)《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成书年代

从《南鹞北鸢考工志》发现以后,我们才知道曹雪芹会扎绘风筝。其实,我们只要细读一下《红楼梦》第七十回描写放风筝那一大段文字,就可知他对风筝是很内行的。那段文字虽然没有讲到扎糊和绘画风筝,但第一,那里讲的风筝种类却可以拿来同《南鹞北鸢考工志》里的风筝图式和风筝歌诀互相印证。第二,据北京长于放风筝的人说,那里所描绘的放风筝的技术是很内行的。放风筝并不是简单地放起来就了事,复杂的风筝,不但它本身就有精巧的结构,而让那些精巧的结构起作用,还有待于放风筝人的高明技术。欲使“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完全在于怎样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里这两句话,的确道出了放风筝的三昧。根据看过《瓶湖懋斋记盛》已佚部分的孔君说,曹雪芹放风筝的惊人技术,曾于乾隆二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在宣武门里结了冰的太平湖上,当着董邦达、过子和、端隽、于叔度、敦敏等人表演过。

从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在乾隆二十年出现以后,直到解放之前,北京几家著名扎风筝的都是用他的风筝图式。乾隆二十年以前的那种粗糙的旧式扎法和画法,就降居次要的地位。过去扎糊风筝行业的人,有的以曹雪芹的图谱为家传秘本,不肯示人;有的根本不知道谁是他们每天所依据的图式创始人。到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流行的精致风筝一直是在用着曹雪芹的风筝图式。

《南鹞北鸢考工志》是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中讲风筝的一册。除了《废艺斋集稿》中的这一册誊清本已被日本人金田氏携走外,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还有以下各本:

一、于叔度家传下的本子。

二、哈魁明家传下的本子。

三、敦家传到其后人金福忠手的本子。

四、赵雨山传下的本子。

五、陈氏本(据孔祥泽说)。

第一种本子现在已不知下落。据说于家最末一代是个女的,已于前数年死了,没有后人。第二种本子的主人哈魁明还在。据哈告诉我,这个抄本已于数年前遗失。第三种本子,七八年以前孔君曾经从金家借阅过,现在也不易发掘出来。第五种本子是哈魁明曾经向陈氏借阅过的一个本子。哈本人和孔君都同我谈过,但他们都没有说清楚这个本子的主人和下落。第四种是赵雨山收藏的抄本。据孔祥泽说,他在1944年替日本籍教师高见嘉十抄录金田氏的稿本时,赵雨山手上早已保存了一个抄本。当时,赵还拿出来同金田氏的稿本对照过,内容基本相同。赵雨山已于1967年逝世。听说他的后人还收藏着曹雪芹讲风筝做法的《此中人语》。此书乃是用口语讲解怎样扎糊绘画风筝的,是专为那些有废疾而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或听不懂“歌诀”的人写的。据孔祥泽说,《废艺斋集稿》八种中之六种都有《此中人语》。

《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内容大概是这样:(一)董邦达的序;(二)曹雪芹的自序;(三)关于扎、糊、绘、放风筝的“通论”;(四)彩绘风筝图谱;(五)扎绘风筝的歌诀;(六)附录: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上面这些内容除自序、董序外,都是残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