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一个全职妈妈的故事(1)

嘿,我知道你 作者:兰海


走出地铁站,我加快脚步朝着电视台的方向走去。

“兰老师来了,真准时。”《成长在线》的编导李阳从录播间走出来和我打招呼,她身材娇小,却笑声朗朗。

“当然,这是我的良好习惯,都这么久了,你怎么还是不直接叫我的名字呢?又不是不知道我不习惯名字之外的称呼。”我观望四周,找了个座位来安慰我那被高跟鞋压迫的双脚。

李阳把录制策划文案拿了出来:“兰海,我们今天就讨论上周发给你的那个案例,听听你的想法。”李阳对我的称呼改得倒挺快。

“嗯,这个案例选得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思,我已经与那孩子和他妈妈见过面了。不过事情并非像案例本身看上去那么简单,你做好心理准备吧。”我说道。

案例来自北京一个家庭,妈妈打来的求助电话记录如下:妈妈觉得自己10岁的儿子性格太内向,每天回到家一句话也不说,对自己说的话也听不进去,我行我素。而这段时间,妈妈发现儿子常偷拿家里的钱,却只拿五毛、一毛的小钱,平日在家也常偷偷摸摸地找东西、藏东西。为此,爸爸打过他。而妈妈抱怨丈夫只会打儿子,根本不会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在家时才什么话也不说。对孩子的行为,妈妈很苦恼,而对与丈夫的沟通,妈妈又很无奈。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妈妈的烦恼,而实际上孩子的反常行为更彰显出其非常态、复杂的内心,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原因。果不其然,在我约见之后,事情一步步明朗起来。

在录播间里我告诉大家:“上周当我约见这家人时,发现情况和案例记录完全不同。这个‘沉默内向’的孩子在我面前却是个话痨!我出于礼貌,略表现出对他生活、朋友的关心之后,他就毫无节制地狂侃了20分钟,内容涉及了朋友、老师,爱好,还有自己发明的课间游戏,等等。谈话期间,排除我特别准备的‘招数’,我从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出他的内向。”我喝了口水,从大家的表情里我看到了不解和吃惊,“一个人在两个环境下的表现不一样,那只能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家’的环境有问题,‘妈妈’塑造的环境让他没法表达。”[通常会设计两个不同环境和孩子进行同样的活动,以便得知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是否相同。如果有差异,就需进一步探求环境的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就是导致孩子行为不同的原因。]

“环境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李阳已经按捺不住了。

当我结束和“话痨孩子”对话后,他妈妈带着一脸不解推开我房间的门,虽然她在外面听不到我和孩子的具体交谈,但房间里传出的笑声足以震撼她。 [我们尽可能让父母看到孩子在其他场合的表现,这样才能让父母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才能相信自己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随之,我要讨论的话题也不再是孩子内向、拿钱的问题,而是这个家庭到底给了孩子怎样的环境。

“这是一个全职妈妈的家庭。”我回答。

“全职妈妈?这很正常啊,难道是问题的关键吗?”李阳略有失望。

“对,这正是关键!全职妈妈放弃了工作,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父亲则承担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但在中国目前状况是,谁挣钱谁就牛,而全职顾家的人似乎就会低一等。”从大家的反应来看,他们对我的观点大都认同,“问题在于,赚钱养家的一方和全职顾家的另一方都认为相夫教子是件很简单的事,如果这都弄不好,那就彻底没有价值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