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声不响地靠近我们,大伙儿正忙碌地更替墙上的相片。这热闹的工作场景里居然没有看见那个忙里忙外的常松?
“什么味道啊?”眼睛找常松,可鼻子却闻到一股陌生的味道。
“他啊,在手工作坊又开始工作了。”小白回答。
今天的手工作坊设置在“透明屋”里,这是一间由白色阳光板搭建的房间,每一个墙面上的立方体书架上都放满了书籍,这里是读书的地方,也是我们的课程之一“活书阅读”的教室。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这里读书,可我特别喜欢在孩子们读书的时候站在透明屋外面,透明的阳光板会把阅读的灯光渗透出来,让我感到温暖。可今天,这房间里是一股刺鼻的油漆味道。
“你干啥呢?”我问常松。“我在刷翅膀!”他背对着我,蹲在地上,刷着什么东西。
“翅膀?”我捏着鼻子走过去。常松拿着一件白T恤,放了一个模型在上面用排笔刷着翅膀。
“这是上次Joey给翅膀世界俱乐部设计的Logo,五一活动就要开始了,我先把孩子们的T恤准备好。要等着你来,这次就又没有希望了。”
我伸了伸舌头,退出了手工作坊,再晚一分钟退出,恐怕就要被他唠叨了。手工作坊也是我们的特色,一方面因为经费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小白总要求一些稀奇古怪的道具,所以只有自己做了。
回到办公室,我开始酝酿情绪,进入接下来的咨询工作状态。
今天是和静静第二次见面的日子。
静静准点推开我房间的门,一进门就主动找了个自在姿势坐在椅子上,完全不同于第一次所见的那个谨慎防备得像个小刺猬似的小姑娘。静静故意摸着自己光溜溜的耳朵,看着我。
我微笑,转身把房间窗帘拉开,让阳光倾泻进来,洒在她的脸上,暖暖的。
“你的问题我考虑过了,我想你其实并不想知道答案,而是希望我有这样一个思考过程,对吧?”她开始模仿起我的语气神态,略有几分得意劲儿。
谁说国内学生不会思考?静静的确是个会思考的孩子。她现在的问题就是迷失。[孩子在迷失目标、迷失自己的状态时,特别容易虚度时光,家长和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走出迷失。]或许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容易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别说孩子了,有时候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然我明白了,但那种新鲜感好像离我有点儿远了,现在这种懒懒的状况我已经比较适应了,想变,但如何变呢?”赶在我还没有发问之前,静静开始主动“倒苦水”。
“我当然能帮你,但你必须要回答我一个问题。”我一脸坏笑,“告诉我,在你眼中,我是什么样?”用轻松的话题调节谈话的气氛,这让我能主动控制进程与节奏。
“要听真话还是假话呢?”
“当然是真话,呵呵。”
“你的确和我想象中不一样。你就大我几岁吧?哪像做思想工作的,哦,不,是心理咨询工作。不过,我挺喜欢你的,喜欢听你说话,很有冲击力。”她努力用镇定的声音,试图证明这是个深思熟虑的回答。
出于职业性,我尽量压抑内心喜悦。
静静吞吞吐吐地又说了起来,“我还想让你帮个忙,我和爸爸妈妈之间沟通有些问题。他们工作很忙,我不知道如何与他们沟通。这段时间,他们和我说话总是躲躲闪闪的,我就更不知道怎样和他们说点什么了……”
“好,看在你说我好话的份上,这个我来搞定。”我显出哥们义气,和她击掌。我给了静静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装满了30张写满不同话语的纸条。[孩子和家长都知道交流的重要性,只是没有方法,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直接的方法。]我告诉静静,回去之后,把盒子放在床边,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里面抽取一张纸条,无论上面写的是什么,她都要按照上面所写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