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 治疗受伤的海希(2)

嘿,我知道你 作者:兰海


当我得知这些时,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或许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有助于孩子学到更多的语言,可六岁以前正是孩子语言能力从萌芽发展为基础系统的阶段,可怜的海希居然处在一个如此混乱不堪的环境。[孩子小时候的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会造成自身系统的混乱,所以处于多变系统的家庭需要格外关注孩子教育的系统性。]

往下的情况让我的心揪起来。在印度读幼儿园时,天生倔强的性格让海希从不告诉家人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直到某天妈妈看见他身上的新伤,才知道那场噩梦。海希来到中国后,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新问题再次出现了,他无法很好地交流沟通。对学校的规则、制度和考试,海希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当他刚进入一个学校,插班到二年级时,上来就考语文,可怜的海希一道题都不会做,然而在这陌生的环境中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被接纳、被认可,于是他立刻不顾考试规则,开始观望旁边同学的试卷--他实在是连题目都读不懂。

而后在一所国际学校,他大闹校长室,五个外籍老师连同校长本人都无法控制事态。再接下来北京一个私立学校在海希入校后的第三天,就把家长请到办公室,一分不少地退还了所有学费,包括已花费的费用,恳请家长将孩子领回家。

至此之后,戏剧性的情景发生了。但凡有学校流露出有招收海希的意向,妈妈就会立刻送孩子过去。当海希进入校门后,妈妈就在学校附近的咖啡厅里看书,但通常不到两小时,妈妈的电话就会响起了。

电话内容有时是老师的不解,但更多的是海希的不解。海希不能理解为什么下课还不能出教室、不能到操场上去玩?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写中文?为什么那么快,让他怎么也跟不上?想要看看旁边同学的书本,刚一伸头、话还没说出口,就被老师提醒说他要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能随便说话。面对这些指责,他既不能很好解释,也不能有效地明白别人的意思,这压力让他比别人更容易暴躁,当他控制不住时会大哭大闹,这使他变得更加无助,时刻想念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而现在,海希从第三个学校回到家里,“待学”在家。

表面上,很难从这个瘦弱可爱的男孩脸上看到所谓的“暴躁”和“无规则”,但我能够感受到他所受到的“伤害”,在他的字典里“规则”这两个词已经被自我保护替代了。我想,在他敏感的心中是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忽视的,因为他是一个内心有伤的人。

海啸,海希的爸爸,一个魁梧的意大利男人,一脸的无奈,大声抗议:“为什么海希就不能有学校读?我认为孩子当然会有一些小问题,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但应该有学校接收啊!”

海希妈妈,一个非常典型的云南女子,看上去已经有些筋疲力尽了。

“能给我和海希一点儿时间吗?我需要单独和他待一会儿。”我微笑地提出了这个请求。[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从“当事人”那里获得第一手信息,这既代表了对他的尊重,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事件,更重要的是对后面的引导打好相互信任的基础。当父母被告知孩子的不良表现之后,和孩子第一次接触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 ?而不是简单的凭借从他人那里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