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忙碌的周一,上午的“说”和下午的“听”对我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上午每周例会紧张忙碌,后面紧跟着就是和各个同事沟通这周的重要事项,而下午的回课则是我“听”的时间。
回课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制订孩子们的成长目标。我们会对孩子们进行逐一分析,当一个新进入迎风的孩子前四次课结束时,授课老师和顾问会根据孩子在前四次课程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和父母沟通确定孩子半年内的目标。接下来所有教育核心都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在此期间,顾问、老师和父母之间每个月都会进行书面交流和面对面交流,随时帮助我们共同关注和协调孩子情况。半年之后,再次根据孩子当时状态制订新目标。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所以,迎风的孩子们往往会接受长达三年半的课程,期间还会参加各种营地活动。也正是因为这样长期相处,我们才有时间系统地为孩子的成长打算。虽然强化得到的东西能在短期内让父母看到成效,但只有长期的、慢慢的、有高有低的、有涨有落的成长才是真实的。制订目标一直都是我们非常谨慎的环节,可今天,似乎有点不太顺利。
一个叫做“浩浩”的九岁男孩,让大伙儿对他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和思考意识产生了不同看法。一般来说,孩子们的活跃程度在前四周呈上升状态。但浩浩在两个授课老师课堂上的表现却得到不一致的评价,一个是活跃状态很好,另一个是一般,并都给出了非常充分的实例。
浩浩给我的印象很深,第一次见他时,他眉头紧锁,说话时两眼不敢直视我,对我所提出的问题也不正面回答。[孩子对提问的各种反应会揭示他们的内心,所以选择问题是关键。]既然老师们的评价不一,也各自都有实例,我准备这周末认真研究一下这个孩子。
上午9点的课,我8点30分就在教室外面来回踱步,随着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出现,我也开始被各种不同类型的问候招呼弄得晕头转向。
终于,一个高大身影伴随下的小孩闯进了我的视野。我奋力挤出孩子们的重重包围,朝浩浩走去,“早上好,浩浩!”
浩浩的眼睛像月亮一样弯着,向我走了过来。
“你慢着点,你怎么不带水壶啊?”高大身影紧跟浩浩其后。
听到这个声音,浩浩的月亮眼睛拉直了。高大身影眼睛里除了浩浩没有其他人了,他追着浩浩往前走,顾不上回应别人对他的微笑和点头问候,周围孩子们用眼睛追随着浩浩和那个高大身影。
我也默默地跟着浩浩进了教室。
教室里,浩浩爸爸一边帮他脱外套,然后又一次叮嘱:“记着喝水,我把水放在这里了。现在气候干燥,你一定要记住。”我清楚地看到浩浩在动作上抗拒着爸爸,脸上流露出不耐烦的样子。
浩浩爸爸转身看见我:“兰海老师,您好。我们家孩子给你添麻烦了,您看他也不爱说话,又容易紧张,您多照顾一下啊!”浩浩爸爸说这些话的时候,浩浩一脸尴尬地站在一旁。
“浩浩挺棒的,我们都很喜欢他。”我把浩浩拉到我身边。[在父母告状的情况下,孩子很尴尬,我需要用这种的动作让孩子感受到我的态度和立场。]
这时外面的孩子们都涌进了教室,马上就开始上课了。浩浩还在边上站着,神情紧张地观察着我和他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