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消夜的繁华旧梦(五):巴州驻京办

过得去 作者:杨葵


张龙光先生是台湾大编剧,代表作《心心知我心》。写这么悲苦的戏真得有底气,要不容易哭虚脱。他的底气可能来自好肉食。我在台北玩,他领我去吃德国猪膝,大盘子端上来,一看那份量我就颓了,不仔细看以为是整只烤乳猪呢。他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谈笑间呑它个灰飞烟灭。

龙光先生前两年转战北京,怀揣一颗恨肉的心,奔突于北京的大街小巷,稽古钩沉,推陈出新。每次见面,三句话内必开始谈肉,哪区哪街哪胡同,哪家馆子哪种肉,程式固定,内容却时时刷屏。

无数次谈肉的台词中,重复频率最高的段落,是皂君庙的新疆巴州驻京办,龙光先生每次说到那里,那么会使用语言文字的人,只有啧啧赞叹,说不下去。

有一种夸奖的技巧,不直说甲好,先夸乙,夸得天花乱坠之时话头一转,说甲比乙强一百倍。不妨把巴州驻京办当成甲,龙光先生当成乙,以龙光先生之有闲、有钱,最关键是有品,且如此恨肉,让他流连忘返的地方,您可心动?

夸一家饭馆的好吃,也有一种夸奖技巧,不说色,不说香,不说味,只说吃后感,以无数吃货吃后的感觉来隐喻。

一天夜里,几个以吃货著称的老男人奔赴巴州驻京办。吃前满屋喧哗,上菜一分钟之后,全场鸦雀无声,半天过后,喧哗重起,伴随左一个叹息,右一个叹息,唉唉嗯嗯的,全是幸福的哼哼。又过一会儿,在座诸位纷纷将座椅后撤了小半步,因为各自的肚子都不知何时前挺了十公分--这是当场的吃后感。

第二天早起,我依惯例做好早饭,可摆在桌子上瞪着,食欲全无。到了中午饭点儿,又把早晨那仨瓜俩枣热了热,可摆上桌子还是没动。索性招猫递狗,上MSN调查昨夜同行几位吃货的吃后感。

饭局召集者老赵说:昨夜梦见六回上甘岭--我就说嘛,人家实在,肉实在,味道也厚道。老钱说:回家吃了俩梨喝了三杯水,裤子脱一地,仰天长睡。老孙回答很简洁,但直指要害:中午吃了一点,食欲不振,不想吃肉。老李先是分别同意了老赵和我的意见,一渴二不饿,然后说:对了,俺还有了性冲动……被公认为我们当中最馋肉的老周说:早起发现,枕巾全被口水打湿。饭局迟到的老吴说:一整夜都很悲愤--红柳木穿的羊肉串为什么只给我留了一串!而作为席间的珍贵女性资源,老郑的吃后感是:实打实的嫩肉,实打实的老男人。

巴州办事处的全称叫“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驻京办事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