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国

看房子 作者:西西


浮云

巴黎拉德芳斯的大拱门(Grande Arche)比凯旋门大许多,门洞远看甚小,其实可以容纳整座巴黎圣母院。和凯旋门不同,这座建筑物一寸雕刻也没有,形状只是个方框架,太单调了吧,就设计了一件悬挂的雕塑,名叫“云”,浮在门内。

这是件钢缆网络加布幕拼砌成的大伞,材料是大小粗幼不一的不锈钢条,结成网络﹔布料是双层玻璃纤维聚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经过抗污处理,而且防燃,经久保持洁白,耐用,不惧雨雪的侵袭。结构方面,每一小单位如一把小伞,却是方形,中间各嵌一片圆玻璃,由小柱支撑,圆片四周有十二条网线,连接框边。整个幕悬挂在门两端,高五米,阔一百米。

网络建筑是新科技,优点是轻,防燃,价低,最适合地震带。设计师强·斯普里克森(J.O.Spreckelsen)在工程完成前不幸去世,由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接理。蓝图中的云薄而轻,但做出来的效果未达理想,涩硬了些。门洞内有一排电梯可直达顶层的大展览厅,厅外一列石级上到平台,巴黎景色尽收眼底,香榭丽舍大道毕直伸展,直至远处矮下去的凯旋门。

拉德芳斯是巴黎新建工业区,大拱门下的广场连长廊,满布大型户外雕塑:米罗、卡勒、凯撒,等等,分散各处,正是马尔劳所谓的“无墙博物馆”。走倦了,坐在广场上一排排的公园椅上看风景就最好不过了。旁边是水池,看见阿冈(Yaacov Agam)的作品吗?就是水池底铺砌的彩砖条纹格子画。大拱门内的悬幕似乎在游动,啊,人生如浮云。

美国文化中心

我所见过的盖里(Frank O. Gehry)另一件作品,是“美国文化中心”,建于巴黎贝西。房子也是在街角,但面积宽阔,这就可以一展身手。有人称盖里的作品是解构主义建筑,因为他的房子不是格网盒子式,而是到处开口、间歇、中断、颠倒了墙的方向,打断了联系,扭曲了透视感﹔又像立体主义的拼贴,这里贴一块图片,那里糊几个斜面。而且像雕塑。文化中心内有四百座位的剧院,图书馆、展览馆、餐厅、商店,屋顶是雕塑展览平台。不知何故,建筑物十分荒凉,众门紧闭,悄无人烟﹔又没法进去参观。在建筑外只见一列铁框玻璃门,抬头是几个推开的窗,墙面像拼贴的瓦通纸片。文化中心完成于一九九三年,布拉格的荷兰银行则是一九九五年。盖里的建筑愈来愈像雕塑了。

门玻璃上贴了通告,大意是建筑物将于二○○○年五月开放,再也不是美国文化中心,而成为法国电影中心。中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且不管它,房子是出色的,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它的正面,面向贝西公园,建得凹凸独特﹔而另一面,面向内街,却建得和旁边房子的立面同一个模式,和环境融为一体,谁说新房子和旧房子一定格格不入哩。

到屋顶去

有些建筑物的屋顶能够上去的话,不要错过。

上巴黎圣母院的屋顶,虽然要走很多梯级,但仍是值得的,因为顶上平坦易走,又有防护网,有畏高症也不怕。教堂顶上可以俯览巴黎景色,也可以近距离看各屋脊的怪兽、狼牙棒上站立的圣教士雕像,有时几乎伸手就触到怪兽的羽翼﹔走着走着就到了驼侠的钟楼。

米兰大教堂可用电梯。那是另一种样式,比较倾斜,这需要一点胆量。一边是墙一边是高栏,走完狭窄的通道,得上一道楼梯,才到顶上,空间广阔,可以坐下来休息,远眺宏伟的建筑。

夏特教堂顶上的景色同样壮丽,不过,要走楼梯,年久失修,没有防护网,少点胆量不行,我攀了十米就打了退堂鼓。

所以到屋顶去,错过就错过了,还得趁年轻的岁月。

维也纳的圣教堂,顶上无甚可观,除了远景和教堂斜顶上的彩鹰。

翡冷翠(佛罗伦萨--编注)的乔托钟楼本身内部空荡荡、灰蒙蒙,什么也没有,只可眺望城市的美丽,这就够好了,但楼梯多,很吃力。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屋顶不高,甚宽广,可坐电梯,可见米开朗基罗的塑像,观众站在十二门徒巨大的背部,整个罗马就在下面。

巴塞罗那高迪的米拉公寓屋顶好看得很,屋子固然像雕塑,屋顶原来也像个户外雕像展馆,彩色缤纷,形貌奇趣,一个一个,一组一组,或像烟囱,或像摩尔人大军,都是马赛克镶嵌艺术,仿佛高迪设计的花园一直延伸到这里。

法国圣米歇尔教堂(Le Mont-Saint-Michel)的屋顶竟然是一座花园,中间是草地和花卉,四周是拱形的围廊。建筑师聪明,修道院的庭院无处可建,就搬到屋顶,因为教堂坐落在四周环绕的小山上,庭院难道建在沙滩上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