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诞成为香港法定公众假期,不过是十年前的事,端午节放假一天却已是出娘胎以来的习惯。比较起来,佛教对华人社会的宗教生活文化艺术,影响力远超过屈原一死。母亲信佛,每年佛诞从没有举办家庭大聚餐,倒是端午节,依然要回家吃那些肥腻的饭团,记忆中没有人提过屈原。划龙舟,本来是要保护屈原全尸,后来变成比个高低的竞赛,屈原泉下有之,不晓得会不会叫屈。都算了吧,竞赛就竞赛,反正当年屈大夫也是列国竞赛游戏中的核心人物。
那么多节日当中,最不服气的就是这个端午节,二字记之曰:“不化”。为怕屈原死后肉身给江中的鱼虾蟹吃剩白骨一副,用多叶舟大锣大鼓来吓跑这些掠食者,真会有效?吓得一群,尚有千千万万群逐肉而噬,即使河中无鱼,那尸身还是会腐化,腐化于生物肚里与水分子之中,都是自然现象,帝力于此何有别哉?
不化呐,《离骚》文字再美,文学成就有多高,从来不曾为此感动过。杜甫为忧国忧民写到艰难苦恨繁霜鬓,只因没有为君王不济事而自杀,不能福荫后代劳工阶层得享有薪假期,这是什么道理。屈原为楚怀王不言听计从,被秦国软禁,便忧愤轻生,为一姓之天下愚忠到这地步,不但不化,更有立坏榜样之嫌。不是说民为重,君为轻吗?要为社稷着想,自信有才的话,何不留在民间活动,一家之天尽管被捅穿了垮下来,也可以救民于水火。这种轻生,迹近自我成全一个浪漫的神话,殊不可取。可就是这样,才是中国人喜见乐闻的轰烈,才赢到一个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