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其美的谋士沈翔云(9)

温故(十九) 作者:刘瑞琳


六、袁克文眼中的宋教仁案

按照袁克文在《辛丙秘苑》中提供的一面之辞,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遁初),是陈其美(英士)与应夔丞(桂馨)合谋杀害的,他自己当时恰好在上海,并且接触到了陈其美的核心圈子:

二年冬,予适在沪,知先公遣秘使迓遁初者数至,遁初察之稔,欣然命驾。行之先,陈英士、应桂馨等宴之。筵间,陈询其组阁之策,遁初曰:“惟大公无党耳!”陈默然。应詈曰:“公直叛党,吾必有以报。”言时,即欲出所怀手枪,座客劝止之。遁初曰:“死无惧,志不可夺。”遂不欢而散。而陈、应日相筹谋。予故友沈虬斋,陈之党也。曾谓予曰:“遁初不了!”予详诘之,虬斋曰:“同党咸恨之,陈、应尤甚。迩来靡日弗聚议,虽亲如予,亦不获闻,偶密窥探,辄闻遁初云云,辞色不善也。”未几难作,遁初竟死矣!应桂馨知赵秉钧畏遁初夺其位也,遂假道于洪述祖,诱得电信。初意但为邀功计,不期适以此而移祸也。

这里的“二年冬”,应该是民国一年即1912年冬天的误写。1913年的除夕也就是公元1913年的2月5日前后,袁克文确实是在上海四马路周边的妓院里,与他所喜欢的妓女们一起度过的。有他所写的《除夕》诗为证:

应到江南觉早春,旧寒翻触客中人;

柳光花影都无赖,酒色歌声自有因。

百恨集来浑似醉,一痴卖去未忧贫;

懒将前事心重省,为说今宵判故新。

1913年的3月20日宋教仁案发生,袁克文也面临着被陈其美、应夔丞等人扣为人质的危险。等到他在沈翔云等人帮助下离开上海返回北京时,应夔丞、武士英已经被陈其美身边的王金发、陆惠生、周南陔等人,协助租界巡捕缉拿归案。租界巡捕及国民党人士,还在应夔丞家中搜查出了应夔丞与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国务总理兼内务部总长赵秉钧之间的往来密电及密信。按照袁克文的理解,他的父亲袁世凯“初不知赵、洪之谋,及电发觉,尚不信赵之出此,赵亦力白为人伪造,非己所发”。于是,他劝说袁世凯通电自辩,袁世凯回答说:

予代人受过多矣,从未辩。我虽不杀遁初,遁初亦由我而见杀,更何辩焉!彼明于察者必自知之。不思予既欲杀之,不必招其来而杀之可也;或待其来,陷以罪杀之亦可也;予杀之之道不一,胡必待数使招之,乘其将行而杀之?斯明授人以柄,虽愚夫不为也。况反对予者如孙文、黄兴、陈其美辈皆可杀,胡必但选一助予组阁、不用党人之遁初而杀之?此理不辩必有自明之日也。惟予必杀应桂馨,为遁初复仇可耳。

关于陈其美与应夔丞之间的复杂关系,袁克文分析说:“斯时应已就狱,赖陈英士辈隐为之助,而北方之势力尚未达于沪,赵、洪又不自承,且为证之电,惟‘毁宋酬勋’四字。既云‘酬勋’而内阁并无为洪辈请勋事,故先公始终坚持,不使赵就沪狱,令提应等入都,南中又坚持不许,相持至二次革命,陈始拯应出狱。既谓应贪北方之勋而杀遁初,陈反拯之何也?”

据当年的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有自称哈佛大学毕业的吴某介绍说,此前他曾任孙中山和陈其美的秘书,知道他们平日的来往函件,其中颇多谈论武器装备之类的事情。应夔丞入狱之后,经常与孙中山沟通信息。应夔丞的越狱逃走,是孙中山收取贿赂加以释放的结果。1913年8月1日,《民立报》记者就此事采访孙中山,孙中山在谈话中驳斥说:“此种令人齿冷之谣言,殊为可笑。……至幽禁一说,更令人可笑。租界何地,非北京可比,而能行此不法之举乎?虽然,俟吾人讨贼事毕,‘宋案’终有水落石出之一日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