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韩复榘其人(6)

温故(十九) 作者:刘瑞琳


韩复榘主政期间,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对学生实行严密的训育制度,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宣讲三民主义理论,攻击共产主义思想,灌输“礼义廉耻”、“忠孝仁爱和平”的封建伦理道德,“藉以匡正其思想言论行动”。他积极倡导“尊孔读经”的文化复古运动,发起修复孔庙活动,在济南主持祀孔大会并成立“文化建设协会山东分会”,自任名誉干事长。1934年韩复榘发起成立“山东孔教会”(1937年改称“山东孔学会”),提倡“倡孔教”、“正人心”。

韩复榘治鲁期间十分重视教育。他曾说过:“近来我国社会愈趋愈下,最大原因为教育落后而不普及,凡事皆不知其所以然。”在他就任之初,就将“普及教育”列为四项“政治计划”之一,制定了《山东省各县强迫儿童入学办法》,勒令学龄儿童必须入学,经劝告不听者受罚。韩复榘治鲁七年,不但从来没有拖欠过教育经费,而且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据当时的教育厅报告,省教育经费,1932年之前每年是二百多万元,1933年之后每年则增至三百多万元;县教育经费(地方)1930年是三百多万元,1931年之后每年则增至四百多万元,1935年后更增至五百多万元,使得山东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韩复榘主政之初,全省只有初级中学十三所和后期师范六所。韩复榘鼓励各区县办学,将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县长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韩复榘在学校教育方面推行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即在全省一百零八个县开办两千多所短期小学,每年拨付经费在二三百万元,自1935年起开办。在以后的几年中,山东省除原有学校大大增加了班次以外,又增设了许多中小学,还增设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八所乡村师范和四所职业学校。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国立青岛大学,次年改名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名为国立,其实大部分经费由山东省库支付。以韩复榘为首的山东省政府大力支持该校的创办,每年协款三十六万元,占该校全部经费来源的百分之六十。韩复榘还令省、县两级政府每年拨款几十万元,通过民众教育馆进行社会教育。韩复榘除进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外,鉴于“乡村教育落后,农村破产”,又特别强调乡村教育,以便“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双轨进行”。

韩复榘在山东期间另一项可称道的是,大力支持并推行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韩复榘在听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乡村建设派”的创始人梁漱溟的讲学后,对他的道德学问很是仰慕,后来便在山东鼎力支持并推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旨在以此推进政治及行政改革。韩复榘说:“中国紊乱至此,非从农村整理入手不可,余个人对此迷信甚深。在济南曾办‘村治学院’,现在山东又办有邹平之‘乡村建设研究院’。”又说:“我学识浅陋,而有学识的即‘乡村建设研究院’。因为它是集合知识能力分子在救济农村,一方(面)培养农民知识,一方(面)把农村组织起来,有组织才有力量。”他还说:“军队需要整理,不整理早晚要垮;政治也需要改革,不改革也是早晚要垮的。”他呼吁:“我不会改革,请梁先生帮我们改革吧!”韩复榘对梁漱溟非常尊重,当面称之为“梁先生”。凡梁漱溟所提建议,韩复榘大多采纳。梁漱溟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冯玉祥,在山东靠韩复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