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批评不能问对象

书生傻气 作者:易中天


批评不问资格,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别人;批评不问对象,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被人批评,包括文怀沙老人、余秋雨公民、李辉先生,还有我,都不例外。不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措词最好客气一点,以示我们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但可以批评,则没有疑问。总之,只要是十八岁以上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都可以成为批评的对象。像某人那样,说什么批评他就是“侮辱中国人”,就未免太把自己当干粮了!

同样,对李辉先生,也可以批评。为什么有人认为不能批评?无非因为他“打假”,动机是好的。这就又是“问动机”了。既然我们不能从动机出发,反对李辉的质疑;那么,也不能从动机出发,肯定李辉的质疑。否则就不公平,就是“双重标准”。要肯定李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检视他的质疑本身。方法和结果全对,就全面肯定;方法对结果不对,或结果对方法不对,就部分肯定;方法和结果都不对,就全面否定。动机,是没意义的。

批评不问对象,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批评谁,是批评者自己的事,别人不能干预。李辉先生质疑文怀沙的时候,曾经有人说,李辉作为《人民日报》记者,应当去揭露官员假年龄、假学历和私生活。还有人说,某某某“涉嫌造假”,比文怀沙严重多了,你怎么不管?这些话,我都不同意。我同意刘洪波先生的观点,李辉该做什么,他自己是可以选择的。你认为李辉应该做这做那,这是你的意志,你不能把你的意志强加于李辉。

李辉的自由,也是我们的自由。所以,我们不能问李辉:你为什么只质疑文怀沙,不质疑余秋雨?同样,也不能反过来问我:你为什么只质疑余秋雨,不质疑文怀沙?当然,如果有人批评我,我也不能问:你为什么批评我?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你为什么只批评我,不批评李辉?批评的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由。李辉有,我也有,大家都有。

正因为批评的自由,是一切人的,所以不能没有“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就包括“证据确凿,立场公正,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其中,证据确凿和立场公正,是“真的原则”;保护隐私和尊重人格,是“善的原则”。这就是“四原则”,也就是批评的“操作原则”。本文说的“三不问” [ 不问动机,不问资格,不问对象 ] ,则是批评的“前提原则”。有此“三不问”和“四原则”,我们的批评,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此论当否,敬请批评!

附记:原载2009年6月30日《南方都市报》B15版,责任编辑刘炜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