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告别交响曲

外国音乐在外国 作者:陈丹青


年前为《音乐爱好者》写了霍洛维茨的丧仪,那播报讣闻的纽约第104古典音乐频道,最近关闭了。

想来是英语欠佳,未及事先听清频道关闭的通告,有一天照例拨到104频道的那一瞬,竟是摇滚乐的爆响轰鸣,当下一怔,连连重拨,轰轰然。一时百思不得其解。几天后友人转告,原来这条频道财务不支,叫一家摇滚乐广播公司给吃没了。

电台里专播古典音乐的频道,纽约共有三条,分别是93、96、104频道,全天二十四小时“古典”着。那年初抵纽约,无师自通地在收音机里摸着这几条频道,得意之余,不免大叹“到底美国”,古典音乐任君挑选,简直颐指气使。纽约的音乐演奏会,自是四季不断,去是去过的,或持赠券,或买廉票,穿戴整齐了,不是落座在幽暗的后排,就是爬上三四层高的边厢去,遥望舞台,风雅那么一夜。记得八三年卡拉扬驾临纽约,门票百元一枚,巨幅广告上还斜签着一纸白条,上书“全部售出”。

萨特谈到音乐,曾有这么一番意见:挤在音乐厅观看演奏乃是荒谬的,音乐,应该独自倾听。这话说得多么通气!那么,让我们都来独自倾听吧:听收音机。

当世中国人,即便百般不如洋鬼子,收音机,即上海人叫做“无线电”,北方人称“话匣子”的玩意儿,总归见到过,买得起。虽然没有古典音乐专台,虽说十年“文革”后才又听到播音员某时某刻庄严而开恩般地念道:“以下时间,请大家欣赏几首外国歌曲。”但这广播电台之于老百姓,就等于“国家”,保管你一生一世听下去--“国家”“电台”,岂有骤然变成哑巴或一朝易主的道理。看来纽约104频道关闭给我吃的这一惊吓,是错在我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听众,一时忘了此地是人家美国。

说来亦常识:美国的文艺设施,十九属于私人;再者,美国的一切,讲的都是钱。钱,加上私人,那情形更是常识,不待细说。然而常识是最容易忘却的。有一回听人说美国笑话,说犹太人何以鼻子特大,因为空气是免费的,于是哄堂大笑,等我悟到犹太人精明吝啬的名声,又悟到空气乃既非国有也非私产,就已经迟笑了好几秒钟。音乐的不可言状,庶几近乎于空气,遂使我自以为坐拥三条频道想当然耳大听免费古典音乐,实在是有违常识的,可见我辈的活该接受“再教育”,真不止当年遣送下乡那一回。

你道是三家古典音乐频道成天价旨在弘扬艺术、净化人心?不错,听在耳里,那是你自己的享受或修行,电台那边的业务--是的,业务!--则是用一道道古典音乐大餐给各大唱片公司的新旧产品做生意广告呢:先生,您好好听着,听仔细了,满意?好!这会儿店里正在卖着,趁早儿去吧,买回家慢慢听。

只听,不买,行不行?当然。音乐终归是音乐,什么旋律、和声、慢板、高音之类,哪里听得出要你付钱的意思。不过且慢:一到我稍有积蓄,置办音响,由磁带而唱片而镭射磁碟,把个听音乐的“档次”越弄越高时,我就自动成了唱片行的热心主顾,待手边的“收藏”逐年增多,口袋里的闲钱自亦少下去,用市面上的话说,可不就是给店家送了生意去。

不过平心而论,店里的古典乐唱片行虽是满坑满谷,同流行音乐的产品销售一比,怕只占百分之几。据说古典乐唱片发行市场,近十几年收益不断见涨,动辄百万,那么流行音乐的市场进项,当以十亿百亿计。这样的比例、竞争,同电台及电台之维持是何种关系,我不知其详,还须接受再教育,但就每次付款均须排队的情形看,则想见唱片的藏家一盛,电台的听众自然就冷落下去。这同八十年代录影带的攻占市场,侵入家庭,终致电影院生意大跌,恐怕是一个道理。

真该早就想到的。当初纽约上千家画廊,如今倒了过半,近年经济萧条,一连串门面,琳琅满目着,忽儿就贴出停业或招租的告示,红漆大字,像极了中国的标语口号,触目而惊心。若仅止萧条,倒也罢,偏偏科技不断“进步”,流行音乐更是越流越“行”,这音乐生态的荣枯消长,岂非要让日渐“古”下去的古典音乐,至少在电台里的营生给逼得走到末路?

人遇变故,这才长点记性。其实古典乐频道的倒闭,早在报纸上读到过。前几年,洛杉矶两家古典乐频道之一,也是财务不支,经“社会人士”和“爱乐者”奔走呼吁无效,倒了。前车之鉴,怎么忘了呢,我想了想,一是或许事在西岸,与我无涉,且东岸向来是文化重镇,否则古典乐频道何来三家之多?二是频道关闭当天,主播人在最后时段选播了海顿的一首交响乐,题曰《告别》,这一节,当时读到,以为妙不可言:居然有这么一阕《告别交响曲》么?倒好像两百年前海顿早就为洛杉矶这家可怜的电台特意谱写好了备用在那里似的,我所以将电台关闭的事反倒淡忘了,就是因为这。

于是总想听听“告别”。海顿的交响乐委实写得太多了,我不识德文标题,不知作品编号,还真无从找起--收音机是天天开着,就剩93、96两条频道听,格外珍贵,也格外别扭。既然三条可以减为两条,来日仅剩其一,甚至取消,不也顺理成章?初春,就听得93频道那位油嘴滑舌的年轻播音员宣告频道资金窘况,连珠炮似的重复该频道电话及账号,乞听众诸君划款赞助,不拘多寡。我赶紧向友人打探凶吉,答案是96频道一定不会倒,因属州政府资助,算是公家的,这消息叫人忧喜莫辨,能剩一条频道让听着,便是定心丸么?我的舍不得93频道,是为它有几套特别节目时段专门介绍现代严肃音乐及各国民间音乐、原始音乐的。所幸到我捉笔作文的此刻,93频道尚播音如仪,大概新近又从哪里挖到一笔款子吧。

我来自匮乏的国度,曾几何时变得这般不知足。索性回去呢……年前访亲探友,回去了。某日同儿时的上海朋友欢聚吃饭,一屋子人,正开着一部无线电。酒过三巡,“外国音乐”响起来,一响就是两个钟头不止。是莫扎特,维也纳乐队,间以详细的解说,播音员换了代,作国外(抑或港台)播音语气,随随便便,东拉西扯,轻笑、咳嗽,不再那么一本正经。那一夜,不知是瞧着人到中年的老同学,还是在上海弄堂里听着莫扎特,总之连陋室的电灯泡也明亮不少。老同学是只顾劝酒:“外国音乐?弗稀奇!一天到晚放。现在啊,现在人家要听港台歌!”

这我知道的,初抵国门,甫出海关,满街港台之声。港台之声同古典音乐一样,在我去国前大抵都是公家电台里尚未全面解禁的音乐,好了,终于“弗稀奇”。可也巧了,就在聚会的第二天,路经沪西一处菜市场,不期然又听到莫扎特第二十、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正是隔夜电台同一套节目的重播,只是琴声从一家店铺支在菜市场的高音喇叭里涌出来,震耳欲聋。震耳欲聋的莫扎特,头一次听到,不晓得萨特在场,将有什么说法,我辈与高音大喇叭可是老交情了,二十多年前在大街上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天王巨星”,是唱李铁梅、少剑波的那几位。

其时正当早市,车来人往,叫卖之声不绝。我居然在挤挤挨挨的人丛中驻足听完,一边想心事:在我最巴望听听“外国音乐”的年龄,海顿老爸与莫扎特小子,不知在哪里?

                                                                                                                                                                                                                           一九九四年五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