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粱一梦,陶艺千秋

天雨流芳 作者:李霖灿


云南丽江诗人马之云,到一座佛寺中去游玩,看见如来佛在那里睡得正香甜酣沉,不禁深有所感,人间哪得如此安稳眠?于是回家做了一副对联送给和尚悬挂,文曰:

我亦痴人说梦话,

君真瞌睡遇枕头。

我看了哈哈大笑:痴人说梦,说得好。瞌睡遇见枕头,睡得熟,更无废话可以唠叨。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指的是佛法三十二相中的涅槃相。但是再想下去,人生一世,依三八制的作息时间表,我们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消耗在枕头之上。这样一来,枕头真是我们人类的最好朋友,岂能不加以铺陈讲究?不仅如此也,枕头之上,还可以大做其好梦,非常之罗曼蒂克,有时还能够悟道,唐代传奇《枕中记》就是好例:

话说唐开元十九年间,一位卢生在邯郸逆旅中遇到神仙吕翁。卢生困倦将睡的时候还在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吕翁就从囊中拿出一个瓷枕,交给他去做梦。这一梦,富贵荣华、出将入相,千百种变化一直到寿终正寝都全具备。梦儿醒了,这才发现店主东在炊黄梁还未熟呢!

这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黄粱一梦,日本艺术家宫田雅之曾为之作一插图,左边是道貌岸然的吕翁,右边就是自叹命蹇的卢生,他正在枕着瓷枕大做其好梦。

到了明朝,汤显祖把这故事编成戏曲,改名为《邯郸记》。那上面说得明明白白,格外有趣。文曰:

赠君一枕高眠觉,这便是你万事如期得意朝。(店主人)你自去煮黄梁待他睡个饱。

〔丑应介同下)(生作睡不稳看枕介〕

〔懒画眉〕(这枕呵)不是藤穿刺绣锦编牙,又没甚玉砌香雕体势佳,(呀)原来是磁州烧出莹无瑕,却怎生两头漏出通明罅?(抹眼介)莫不是睡起蒙瞪眼挫花?

而且也绣了像,如第三折的《入梦》,就清清楚楚地看见吕翁正在把瓷枕递交给卢生。第二十七折《生寤》中,卢生舒臂欲起,主人犹煮黄粱未熟。

关键就在这个磁州窑枕之上。如今磁州窑名满天下,邯郸亦在附近,就地取材,作者可云慧心妙用。因为在传奇上原说是青瓷,到了明朝,磁州窑的名声如日中天,把官窑以外的瓷器声名大半都湮没掉,原说是青瓷的枕头也变成磁州窑枕了。

如今只拈出瓷枕一项为例,来略作衍说。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的磁州窑枕不知有多少?婴儿竹马枕便是其中之一,画一个扬短鞭骑竹马的双髻婴儿,正兴高采烈地奔驰。我曾以这一撮竹枝来和文同《墨竹》轴来相比证,因为时代相接近,丛丛短节的画法也相同,北宋画工的本领真不弱!

还有另一幅婴儿竹马图,不但像这幅的竹枝上有马头,竹梢之下还有圆轮作尾巴来拖,不意北宋人的竹马玩具,亦如此出色当行,远比现下市面上的为高,千载之下,犹有喜情会心。

林海音氏曾说过一个海滨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走累了要妈妈抱,妈妈累极智生,从地上捡起一根短竹棒给她,说我送你一匹马骑着回家去吧。小孩子大喜,得意洋洋骑马回家,那情况和婴儿竹马枕上画的真是十分相似。这故事有馀味,许多人只看到了小孩很容易受骗和母亲的权巧方便,没有进深一步去体会,正如卢生在瓷枕上做梦,人间功名富贵,不也同样是我们的胯下竹马吗?

另一对婴戏图亦是磁州窑精品,上面一幅钓鱼,下面一图则是扑蝶,都栩栩如生,证明那时匠人手艺之高,决非现下工匠可比,还有一批婴儿游戏枕,亦非常活泼可爱。

另一个婴儿瓷枕更是别出心裁,它的造型挖空心思。一个婴儿淘气的躲在荷叶之下,人的头颈就放在荷叶之上稳稳安眠。巧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现藏在旧金山金门公园中,是布伦达治氏的旧藏。

也有在枕面上写画一点吉祥诗句的,喜上眉梢枕就是好例,不但喜鹊画得笔精墨妙,下面的竹叶也画得中规中矩,四框图案也黑白分明,处处都令人佩服宋人风采不凡。也有在枕面上画大鱼一条,当是取吉庆有余的吉祥兆头。

还有富于幽默感的,也能使人一见不忘,这一只伏熊枕就是好例,肥胖可爱的老熊拴在一根细小的桩子之上,原来这还是别有用心的。《唐书·五行志》上说:「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睡在这样的枕头上就会早生贵子,瓷枕的用处多端,它的花样也真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了。

下面一个竹雀虎尾枕那就用不着解释,虎豹同行,凶猛辟邪,自在意中,只是虎尾这绕枕一盘,具足器型,令人击节称赏不已。

上面的各种叙述,大半是圆形的瓷枕,但是也有长方形的,这就是卢生所枕的那一种。还有题有年款的,如熙宁四年款方枕上面还有「家国永安」的字样,这给我们在心理上一个历史上的定点。

在传奇《枕中记》上说「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这也说明是一种长方形的瓷枕。「窍其两端」说明枕头两头留有空窍洞眼。这不但是为了卢生好由此洞中钻进去做梦,而且也是窑工过程中之所必需。因为若不是器腹中空,在高温下就会爆裂,正好就两端凿几个透明的窟窿。也有巧手匠人把这空洞做成古钱各式的花样,既以之散热,又可以使卢生钻身进去做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而且还不就止于两得。有人说过,这瓷枕的空窍,就是睡者的金银保险箱。家有珠宝金玉,投入枕中,万无一失,清晨再倾出保管,真妙用无穷。

至于「其枕青瓷」一句则比较夹缠,大约这是泛指一切非白瓷系统的青瓷窑品,并不是专指耀州窑的北龙泉。所以到了明朝人写《邯郸记》的时候,就把它明白的指定为磁州窑了。因为磁州亦在河北省境内,距邯郸不远。宋代以后,民间所用,尽是磁州窑的天下,顺手牵羊,张冠李戴,青瓷就变成白瓷了。个中迹辙,亦非常之有趣。

磁州窑的名声,从北宋以后就如日中天,现在各大博物馆都视若拱璧,竞相收藏。1980年,美国的印第安纳波里斯美术馆(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曾惨淡经营,举行了一次磁州窑大展,效果震动了学术界。没有想到,一个地方性的民窑,竟有这许多了不起的艺术。于是久已湮没的一页美丽陶瓷史,发潜德之幽光,又重新发扬照耀于全世界。

但是大多数的外国朋友,他们的欣赏只能及之于表面;换言之,就瓷论瓷,只在陶瓷之范围以内。还不能像我们一样的由梦见真,去登堂入室来理解一下瓷枕上的美梦。在这里中国人有福了,他可以在陶瓷艺术之外,和卢生一样进入端窍,到梦中去体认一番,最后他很容易地就到了《枕中记》上卢生所了悟的那末一章:

卢生久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

曰:岂其梦寐耶?

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失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人世事经纬万端,撮其要点也不过是卢生所揭的宠辱之数、得失之理、生死之情这一些迷人的幻影,说它们是「妖精」也无不可,因为一旦明白了,它们也就烟消云散、了无踪影。柳宗元曾有《渔父》一诗:「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可以在此地赠与诸君,来共浮三大白也。

黄粱一梦,人人道得,人人悟得,不劳言费。但因中国文学之富,遂见磁窑枕之美,通梦寐之道,遂了生死之情,可云是多层面的了解和享受。既见到人生之短,又见到艺术之长,中国是陶瓷母邦,卢生已去,瓷枕长存,从这里着眼,我们既见了美丽,又见到了人生。

祝诸位「高枕无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