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古董商喊出高价位(1)

寻找巴金的黛莉 作者:赵瑜


回过头来,谈谈这批书信的来历。

2004年底,我返回山西太原,自闭在省作家协会寓中,关门研写晋东南“文化大革命”血火之战。太行山腹地,凝结着我少年生活的全部。2005年和2006年,我集中两年时间,写完了这部非虚构作品《牺牲者》,成稿80万字。如前所述,写到躁累时,我漫步古董市场,权作课间歇息。

太原城不大,古玩市场不少,堪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不让京都。这一日,应是《牺牲者》即将杀青的2006年冬,我无端由去了文庙。此地店铺稀疏,只剩下七八家坚守。外省淘宝者干脆不知此地,抑或极不重视这里,提着大钱包上了别处。

古董商人赵从平,年过六旬秃了顶,脾气还是一个倔。在路边经营一家小店,坐南朝北。店内用柜子隔开,前头大些搞经营,后头小些可睡觉。店名叫做立玄斋,门牌为文庙22号。房门半掩着,探身望望里头,一盘象棋散放在当地,架上货色一目了然。

老赵一声高叫:作家,进来杀一盘!

我与他没有深交。往日杀过几盘棋,他也是个败。今日闲谈之间,老赵忽然想起什么,竟向我请教巴金的情况,并问及巴金写的东西是否值钱。我心有所动,嘴上却要轻慢些:巴金?南方作家吧,咱这边的人对赵树理更熟悉哩。老赵表示他存有巴金旧日东西,说我这个当作家的理应感兴趣。

我忍住好奇心,依然轻描淡写:那要看是巴金的什么东西。

老赵的回答令我震惊:巴金写给情人的老信嘛!

我调笑他,笑他无中生有。老赵便有些生气。

主客二人真真假假一番切磋,老赵终于从后隔间取出一册破旧杂志示我。前述巴金那信,便散夹在杂志中。

详察信件,我心大惊,言语中强装淡泊:这是作家给一个读者的普通回信。这些旧信多了去了,怕是不上价哩。

老赵多少有些扫兴,随即说出一句使我更加震惊的话:这是一封,一共七封哩!然后,他眼镜后头那双小眼睛,狡黠地盯着我。

有行话说:褒贬之间是买家。倘若你不买,也就不必对文玩展开评价了。

老赵原是太原一家兵工厂的下岗工人,经营古董差不多20年了,早在府西艺苑地摊时期,我就认识他。今天,他还是猜到了我的心意!他之所以仅向我展示一封信,用意便是考察我的兴趣。只要我对其余六封信提出欲求来,我的购买倾向性也就显露出来。从而他将不断地诱惑你,勾引你。

故而我强作镇定,做无意追问状。倒背双手,欲走非走,似告辞且逗留,又言及彼此棋艺云云。为日后便于跟踪此事,我以订金方式,买他一只失去了基座的清晚期红木大立镜,却又让他设法把基座配齐,以保持联系。临行,仿佛我有了一个新想法,随口提到:我在北京有位朋友,好像是研究巴金的,你慢慢把七封信整理出来,说不定我送给这朋友算了,也许人家会有什么用呢。言下之意:我自家对此并无兴趣,可买可不买,倘若价格便宜,不妨转赠友人。

晋商传统深厚,行内少有笨蛋。老赵也以无动于衷未置可否的态度,回我:再说吧,再说。

辞了文庙,回房枯坐,食不甘味了。说到底,咱还是差钱,生怕他喊出一个高价来。

从那儿以后,我北京、太原两头跑,时断时续与这位赵从平先生保持着交往。对巴金的信,也前前后后读了五六封,又无端买下他几样东西。如清晚期一只大号水仙花盆,本来我就有一对儿,这时也买了,只当留着送人。二赵之间展开了一场冷战,内心里明白事由,嘴上却不说破。还有两次,我故意晚些去见他,以便到了饭点请他共饮。这家伙喝高之后,竟放出话语道:赵作家够意思,咱也不含糊,下次,等我把第七封信揭裱利索,统统送给你玩去吧!侃得我头昏脑胀找不着北,连连夸他真豪迈。二人相互间老赵老赵地叫着亲热,终于到了摊牌开价这一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