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这批旧信从何而来(1)

寻找巴金的黛莉 作者:赵瑜


文庙古董商赵从平先生,手把着巴金七封信,自认为奇货可居,迟迟不肯让给我。我这厢舍不得亦急不得,常恨文人囊中羞涩。这位赵从平在太原古玩界要算个“锭头”,平日交友不多。我在圈儿内几位老友,大都与他不相熟稔,一时间找不到合适中人。要想解开此套,还须他法。

作家是专门琢磨人的。应该从人下手。于是我举杯对老赵说:这事儿怪了,我叫你老赵,人家叫我老赵,这位黛莉也姓赵,缘分啊!两位老赵便傻乎乎地笑起来。我恳请他讲讲,这些信究竟从何而来?你老赵咋会有这种东西?真古董讲究传承有序,好东西都应该说明出处。老赵乘着酒兴,道出了发现这批老信的源头。

老赵说:凡成大事,要下苦功夫。尽管他并未成大事,下过苦功夫这个话,他总是要说的。

前头讲,赵从平先生本是二四七兵工厂一名下岗工人。为了生计,转入古董行。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太原市开始大规模拆迁建设。许多古董商,趁老旧房屋拆除之际,搜寻到不少宝贝。在北京城区也常见这种情景:拆房挖沟施工中,旁边蹲了一溜闲人,专为捡老东西而守候。小到古瓷片,大到老木料,都有人收。这一天,太原市中心区域解放路,拆除阎锡山时期老院子,“闲人”们来了,蹲边儿上抽烟。其中一座民国初年三进大院,坡子街20号,是老牌二四七兵工厂高级管理大亨旧址。阎锡山重视“造产救国”,信奉“武力为公道之后盾”,二四七兵工厂百年历史,亦由此来。其前身曾为西北修造厂,1949年后被政府接管。

赵从平出身这家工厂,知晓院里住过老总管或者什么高官。他来到现场,据他说还有其同厂妹夫等亲友,协同蹲守,“下苦功夫”。当时,院底有巨大的地下室,曾经抽水两天两夜,众人耐心等待抽干积水,却未见任何宝贝,遂渐次散去。而在拆除房屋时,拆到房顶天花板,发现了油布包裹一个。清晚民初建筑,好房子造天花板要用硬质材料分格建成,不是纸质的。待取下包裹,慢慢打开看时,内有一捆旧信,应是当年房主暂时存放的物品。根据内容推断,或是大户人家一位读书小姐,不愿让大人们知晓此信此情,临行匆匆,存放在天花板上了。岂料世事沧桑,几十载春秋逝去,这位小姐再也没机会将信取回。这些信,静静地躺在顶棚上,任由尘埃叠落,等待着后人识见。兵工厂老房子转由市政拆除,厂里参与劳作者偶得此信,又知本厂亲友赵从平做了古玩生意,便将这些旧物转给老赵,看看它们究竟能卖几多钱。老赵对我说,十几年了, 贵贱没有卖掉,都快忘记这件事了。不是见着你这个作家,却也想不起来。这便是这批信的来由了。

古董商贩们的存在,是文物保护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多可为利,亦可为害,却不能没有他们。这一次显然做了好事。假如仅仅是拆房工人独家干活儿,说不定,早将一捆烂信一脚踢飞了。

我说老赵,原先怎么没听你说过?

老赵说,原先是想把信转给巴金家人,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结果,有人发现一个叫什么沈雁冰的信,转给人家后,人家寄来500块钱,说声谢谢拉倒,根本不可能挣来大钱。这个思路最不合算。就这样,放下来了。

我说,那好,原先你没花什么本钱,就不该贵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