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 五叔捐躯与梅生出走(2)

寻找巴金的黛莉 作者:赵瑜


此前在太原打听到的“盘盘头”赵月娥,在这里对上号了。并且在这苍黑贫寒的偏远陈屋里,有人还要保护她的隐私。

从老人处得知,警务厅长赵廷英一家人,另有大院居住。单单一个月娥,却在坡子街二叔家住,终生未嫁,1988年逝于北京。

赵廷雅坐洋车,赵廷英坐汽车,也在这里又一次得到证实。

二战结束后,赵廷英蹲了北京监狱,赵廷雅去往甘肃教书。前者死在北京,后者死在天津。赵瑾当时断了学费,遂进民族革命大学成为公费生。毕业后,当过小公务员,教过书,到1955年前后,在中共“审干”中被清洗回乡劳动。是的,老人使用了“清洗”一词。

我们把这段采访小结一下:

那位“盘盘头”赵月娥,年龄比较大,似可排除在“赵黛莉”之外。而老人谈到一位小堂姐名叫“梅生子”,却必须纳入我们视线:这位小堂姐,生在1920年,竟是对的。好看闲书,不听话,亦未嫁人,又对了。于是我继续探问“梅生子”后边的事,赵瑾老人记忆清晰,回答迅速,尤其让人生了牵挂:

赵梅生,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将近毕业时,不足18岁,日军犯我太原。而赵瑾当时住宿在学堂。他说,二叔赵廷雅每个月给他学杂费30块大洋。我说那可不少!心里相疑,该是一个学期给这么多吧?赵瑾老人继而回忆:每逢周日,他都要从学校回到坡子街二叔家来玩耍。

日军占领太原。这一天,小赵瑾回到赵公馆,寻找小堂姐梅生子却不在家,便向二叔打问:我梅姐上哪儿啦?甚时回来?想不到二叔生着气呵斥道:问她做甚?这个不听话的,跑到西安流浪去啦!以后谁都不许问她的事!就这样,梅生子离家出走从此消失,直到抗战八年胜利后,直到后来赵瑾离开太原返乡,直到如今,再没见她回来过,也从未有过联系。

唔,是这样!抗战爆发,赵梅生一去不复返。

终于,调研关键点出来了:坡子街20号,一大家子人,3个女生,“盘盘头”赵月娥年龄最大,“爱钱的”堂姐赵巧生,早已嫁人,仅仅剩下这位梅生子与巴金信中年龄完全相符。信中一再说黛莉要离家,要牺牲,要革命,这位梅生子正是一个离家出走的人。

赵梅生——赵黛莉?

我在推想,黛莉一向思想进步,眼看着日寇杀来,山河破碎,她立志投身抗日。想不到,大敌当前,父亲却是另外一种态度与立场,足令这位小女儿忧伤愤怒。降日,她绝不能接受!本来,她早就要挣脱家庭羁绊,投身社会洪流,而今更是唯有叛家出走一途,别无任何选择。

梅生子此去七十载,音讯全隔断,生死两茫茫。

算一算,赵梅生1920年出生,到2009年就该90岁高龄。她已经谢世的可能性,远大于生。

我们似乎找到了赵黛莉?

众人抽了一阵子烟,小议一段,话题一转,把采访推向高潮。

王树森先生说过,赵家兄弟九人,老五赵廷玉,抗日杀敌,是远近闻名的一条好汉。现在,我把王先生所述故事与赵瑾老人回忆的细节,糅合一处讲给各位看客:

1937年秋,日寇进攻山西,首先突破张家口,攻陷大同防线,在雁门关外与我军大规模作战。风吼马叫黄河咆哮,国军晋军八路军,联合阻敌抗寇。而晋绥军傅作义将军所部,发动长城抗战,点燃烽火更要早些。且说赵家老五赵廷玉、老六赵廷英,早年同在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同为步兵科第五期健儿,回到山西都从排级做起。老五赵廷玉在傅作义部升至团长,又升任绥远省政府军事处少将处长;老六赵廷英曾在第六军杨耀芳部任第47师师长,后为第七集团军赵承绶军部少将高参而降敌。说到底,傅作义、杨耀芳、赵承绶、赵廷玉、赵廷英,五将军同是保定军校第五期1918年毕业生。除了亲兄弟,就是换过帖的拜把子。人间沧桑,大浪淘沙,五将军却各自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