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 战争也没有毁掉它们(2)

寻找巴金的黛莉 作者:赵瑜


巴金正是在第一封信末尾,相告黛莉直接的通信地址。我没有想到,直到今天,黛莉老人竟能清楚地背诵巴金写于第二封信中那一段,“我给另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写信,也说过同样的话。社会太黑暗了,人情太复杂了。你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鸟,你还不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因为那里有无数老鹰在等着啄你!”——老人又回到她的学生时代,诉说十分单纯。赵健和李彬在一旁听了,惊讶地用大眼睛看着我,意思是:果真有这样一段话吗?我说:我看到过这一段,巴金先生还劝你,不要老是想到牺牲,一个少女也应该有些享受,过一些快乐的日子。老人便说,对了,有这个话。接着,她在沉思中提到了萧珊,说后来她看到过巴金致萧珊的信,内中也有劝其耐心读书之意。这一点我没有考证过,不妨补查一下。

赵健女士始终面含笑意地望着老母亲。此刻便对我说:您没有带来这些信呀?能给我们欣赏一下吗?我说当然,这是我应该做的。只是老信容易破碎,不好携带,我复印一套送给你们吧。

黛莉老人仰面想了想说,几十年过去,真不敢相信这些信还能留下来,当时离家走时,她把一批书和一包信放在了房间顶棚上,有一块方格子天花板,是可以活动的。老人忆道:1949年以后,她见到过“不爱读书的三哥”,三哥说曾经发现过她藏在天花板上的那些书,跟共产党的书很接近,就都给烧掉了。这就是说,三哥他们发现了一批书,烧掉了,却没有发现这包信。

我告诉老人,这院子后来由二四七厂转卖给太原市政府,拆了搞城建,这包信终于被人发现,又转给了古董商,才得以保留下来。

老人点点头,感叹地说:战争也没有毁掉它们。

我知道,轻松的话题即将过去,沉重的一页就要展开。

鬼子来了。

我们避开了其父赵廷雅和六叔赵廷英任职事敌这一段。谈话进入黛莉离家出走以后的往事。在许多中老年人心头,往事与现实本来就是交叉糅拌在一起的。人们动不动就会听到:我小时候如何如何之语,借以发表感想,佐证现实生活之正误。的确,人成长于童年和青少年,影响一生不可变。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梦境中,往事总有一块牢固位置。我们重审往事,常忆常谈常新。采访黛莉的故事,不断发展推进,赵健时有生动补充。这显然是母亲平日里重复念叨所致。

我在这里首先综述一下历史背景:

1937年9月,日军沿京绥公路攻抵山西北部。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阎锡山出任国民政府划定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统帅晋绥第六、第七两大集团军,赵承绶骑兵集团军、蒋系第十三集团军和中共主力红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英勇开赴晋北,联合御敌。阎锡山亲临前线行营指挥。雁门关内外,硝烟弥漫,炮声撼天动地。一方面,前线军事拼杀异常残酷,另一方面,整个山西民情沸腾,城乡民众从政治上、经济上全力支前,阎锡山顾全大局号召各党派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形成一个国共两党有史以来最好的合作期。新划分山西省内共7个行政专区,有3个专员为中共党员担任。之所以要讲这一段,是想说明,青年们身处二战区抗敌前线,大敌当前,一心报国,祖国正在急切呼唤,他们并没有细细察分谁是国民党,谁又是共产党,只要是合法条件下的抗日部队,热血健儿都会踊跃参加,只要是抗日所需之事,人民都会拼命去做。谁能想及1949年以后的阶级斗争,竟是那样泾渭分明?战友命运沉浮,竟有天地之差?

此时,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全村青壮汉子参军抗战,结果,无意当中,一部分人加入了国民党部队,一部分人成为中共战士,大伙儿觉得都是一样的。还有,同一个班的革命同学,分拨儿投入战地服务,结果一拨人加入了国民党,一拨人成为共产党。谁也不曾深谋远虑,细加分辨,反正都是坚持进步、抗击日寇的中华阵营。1937年,一个英勇口号响彻三晋大地:“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这是一部中国联军抗击外敌,气吞山河的不朽史诗,迟早会公正地诉诸世间。

日寇攻陷太原城,赵黛莉,她该向何处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