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八 从克难坡到嘉峪关(2)

寻找巴金的黛莉 作者:赵瑜


前头有述,阎军高级将领赵承绶,与黛莉叔父赵廷玉、赵廷英同是保定军校第五期毕业。这时节,赵承绶驰马前方领军作战,其家眷则在克难坡窑洞中暂住。窑洞里多么温暖啊,少女黛莉无路可走,只好歇脚在赵承绶家里,喘息一阵,权避一时。

未料,日军飞机轰炸克难坡,地面部队“欲窥壶口”,意在掌控黄河渡船,伺机西犯。二战区各部队奉命坚守大河天险,绝不退让。说实话,毛泽东在陕北,蒋介石在重庆,8年安全,运筹帷幄,持久指挥,实与阎锡山坚守黄河御敌克难息息相关……

这里要说的是,克难坡再度告急,所有与作战无关人员,尤其是家属老弱伤病群体,都要紧急疏散转移到黄河西岸去,到陕北秋林去。赵黛莉忍不住哭了。一叶飘萍叹零丁,人间万恶是战争。在日军飞机轰炸之下,她随同苦难人群西渡黄河。船只不够,一部分人必须绕行到一条铁索桥上,头顶飞机肆虐,冒险攀向彼岸。老人说,桥索飘忽无定,脚下波涛汹涌,她生平第一次踏上这夺人魂魄的铁索桥,头晕眼花,心惊肉跳。

一个安那其主义者,一个文弱少女,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赵黛莉渡过黄河,她那双不曾包裹的新式大脚,落在了陕北黄土地。此后,她一会儿在秋林,一会儿又被兵站站长送往韩城。这些荒僻去处,都不是久留之地,黛莉最终漂落到西安古城。是的,她既没有找到共产党,也没有追随国民党,她举目无亲,她很难生存。唔,娜拉走后又怎样?娜拉走后很危险!鲁迅曾说,娜拉出走,不是重返家室,便是沦为娼妓,中国女性,独行最难。

赵黛莉在西安,落脚点依然逃不脱亲友故旧。叔父赵廷玉、赵廷英在保定军校五期同窗里,除了前头提到的傅作义、赵承绶,还有一人就是宁武同乡杨耀芳。杨在阎军中亦为名将,曾任晋军第六军军长,赵廷英即在该军就任第47师师长。“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率红军东征山西,第一个对手便是守河将军、晋西警备司令杨耀芳。据宁武史料记载,此次作战,陕北红军首领刘志丹,就是被杨部章振宇团所射杀。不知是否准确。

抗战爆发后,杨耀芳与阎系不睦,失去兵权,手下师旅尽属他人。据说,赵廷英投敌,亦与此番变故相关。阎锡山仅仅委任杨耀芳出任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驻西安办事处中将处长,不再带兵打仗。其家眷亦在西安。赵黛莉从韩城坐胶皮大车来到杨家,整日与杨太太、杨公子枯坐闲聊,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此后,黛莉在苦闷中去往甘肃,到兰州、天水等地与姐姐一家会合。而这个新兴民族资本家的家庭生活,仍然不合赵黛莉心意。离家出走之际,赵黛莉随身带出一笔钱,数目不小,大约有3000多元法币。当时,每20元法币可换得一两黄金,推算下来,这笔钱相当于黄金150两,煞是可观。结果,姐姐赵巧生与人打麻将输掉不少钱,便拿了妹妹这笔钱去做香烟生意。黛莉老人回忆说,自己从未出过门,一向不知生活之艰辛,身上有钱,竟不知做何用项。姐姐要用,拿去好了。而且,无政府主义者有一条理论,就是鄙夷钱财,自我奉献。这下可好,姐夫在天水创立毛纺厂是个长线买卖,一时间并不见钱,姐姐家成了无底洞。从那以后,赵黛莉变成了一位穷小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