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真寺塔尖上的一幕(2)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作者:(波兰)雷·卡普钦斯基


直到1960年我才第一次看见尼罗河。那是在一个夜晚,我所乘的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此时从高空中我所见到的尼罗河呈暗黑色,河水反光闪耀,目力所及的地方河水蜿蜿蜒蜒、波光粼粼,夜晚的街灯在尼罗河水的映衬之下,犹如戴上了一个大大的花环。从高空中我还看见有一个莲花座形状的、硕大明亮的、闪烁着强光的大灯照亮了广场和车水马龙的城市。

那时,开罗已经是第三世界国家解放运动的中心。在这里居住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今后都有可能成为明天方兴未艾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兴国家的统帅。这里是来自非洲和亚洲为反抗殖民主义而建立的各种政党的聚集地。开罗同时还是阿拉伯国家联盟(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的首都,这个联盟成立于两年前,当时埃及的总统叫纳赛尔,是位上校,年仅四十二岁。外表上一眼即可看出,他是一位身材魁梧、具有大将风度并具有凝聚力的领袖人物。1952年,当纳赛尔只有三十四岁时,他便率领埃及军队推翻了法鲁克一世国王法鲁克一世(1920—1965),1936—1952年为埃及国王。1952年7月,被纳赛尔领导的革命政变推翻。。而他自己在四年之后,成了埃及首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与国内两个强大的反对派进行斡旋和斗争,一边是埃及的共产党与他抗争,一边是穆斯林兄弟组织与他抗争,这个穆斯林兄弟组织是由基地组织中的反对派组织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两部分组成,为与这两股力量抗衡,纳赛尔维持着强大的警察队伍。

到达开罗的第二天,我一大清早就起床,因为我知道从饭店到市区很远。我住的饭店位于开罗的扎马拉克区,相对开罗的其他区域来说这是一个富人居住区。这个区最早是专为外国人建的住宅区,当然现在什么人都可以住在这里。我心里清楚,在我住的那家饭店,我一旦离开房间,就会有人翻看我的行李箱,于是我决定,我得把喝完的捷克别尔森牌啤酒的空瓶子拿出去扔了(当时的纳赛尔,这位狂热的穆斯林,正在组织开展反酗酒运动)。为了不让别人看见我有一只空啤酒瓶,我把它装进一只灰色的纸袋中,然后带着它走出了饭店。尽管还是清晨,但已经能明显感觉到闷热了。

我看见了一个垃圾桶,想把空瓶扔进去。可我突然发现,有一个保安坐在我刚刚走出来的大门口的板凳上,他的眼睛紧盯着我看。哦,不行,有人在盯着我,我想,我不能把这只空啤酒瓶扔进他跟前的那个垃圾桶中。因为,他很可能会去检查那个垃圾桶,然后找到我扔的这只空瓶子,再去报告警察。我又往远处走了几步,发现那儿有一个空纸箱子,于是我就想赶快把这只空瓶子扔到空纸箱里去。忽然,我又看见,在不远处有两个身穿白色阿拉伯长袍的人,他们站在那儿聊天,但却用眼睛不时地打量着我。当然,我也不能把瓶子扔到他们身旁的箱子里去,况且,这只是一个纸箱子,也不是垃圾桶。我疾步再往前走,又看到了一个垃圾箱,那时我已经注意到,就在离垃圾桶不远的一座楼前的大门口,坐着一个阿拉伯人,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噢,不行,不行,我对自己说,我可不能去冒这个险,他们都用十分警觉的眼光看着我。我只好一直提着那个装着空瓶子的纸袋,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