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时间的消逝(1)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作者:(波兰)雷·卡普钦斯基


我离开亚的斯亚贝巴,到了达累斯萨拉姆。这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一个港湾之处,这地方像是被完美雕刻成型的半圆,看上去像是从数百个希腊温和平静的港湾中特意挑选出一个搬到了这里,搬到了非洲东海岸这块地方。这里的海水总是那么风平浪静,海浪总是缓缓地、静静地、平和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悄无声息地潜入海边温暖的沙滩中。

这座城市,尽管人口不足二十万人,但让人好像觉得,似乎世界上一半的混血人都居住在这里。仅仅这个城市的名字——达累斯萨拉姆就能说明一切。“达累斯萨拉姆”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和平之家”,说明它曾和中东有过什么关联(很可能是一种不值得在这里夸赞的联系,因为那时,阿拉伯人从这里抓走过很多非洲奴隶)。但是,在这座城市中心居住的大多数人则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这里的社会中曾经更迭交替着所有的语言和信仰:印度锡克教、阿迦汗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领袖的称号。、伊斯兰和果阿印度果阿邦,位于西海岸。曾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商人于16世纪抵达果阿,不久即占据该地,打压印度教,导致该地多数人归信天主教。的天主教信仰。来自塞舌尔和科摩罗、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这些印度洋岛国的移民在这里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群体。这些极具魅力,甚至美丽动人的人种,都是由于与南部各不同人种混血和结合的结晶。后来还不断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来到这里,他们是一些参加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建设者。

对一个初次来这里的欧洲人来说(1960年),在达累斯萨拉姆这座城市里,一下子遇到这么多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十分震惊。令人更震惊的是,在欧洲大陆之外,还存在着与之有着天壤之别的另一个世界;至少从理论上来讲,在很短一段时间内头脑中突然充盈了如此之多的知识,居然能有这么多不同民族的人聚集在这里,互相交往、共同生活。他们之间似乎不需要任何调解,欧洲人对此并不知情,当然也不需要欧洲人首肯。多少个世纪以来,无论从表面上还是实际上来说,欧洲一直处于世界的中心,但是现在,让欧洲人难于马上接受的一个事实是,没有欧洲或者在欧洲之外,各个民族和社会都能找到自己享受生活的方法,保持自己的传统习惯,当然各种问题也交叉存在。不管怎么样,这个世界,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来说,是陌生的,这里的现实,是一个遥远而抽象的现实。

其实,希罗多德是第一个提出世界是多样性的这一实质问题的人。他说,我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希腊人这样说。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一理论,他一直不辞劳苦地走到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世界边缘。我们有很多邻国,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相邻的国家,而我们所有人都住在同一个星球上。

对一个生活在自己小国的人来说,他很容易用脚步丈量自己的活动范围。但由于他进行了这个史无前例的世界性调查,打开了他的眼界,改变了他至今未知的世界范围,这让他耳目一新,因为他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比例。

希罗多德在旅行的同时,深入到不同的部落,与不同氏族的人们进行交谈,并把他们所讲述的事情记录下来。因为,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也许这些故事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巧合的是,它们大都发生在差不多同一个时期,换句话说,人类历史就似乎发生在一个放了各种各样不同调料的大锅里,乍一看上去,好像在火上煨的菜汤表面,漂浮着无数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在按照自己的轨道游弋,在数不清的各种轨线上互相碰撞、相互交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