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时间的消逝(3)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作者:(波兰)雷·卡普钦斯基


我又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到希罗多德的书中。

我越是经常翻开希罗多德的书,就越觉得我与他更加亲近。希罗多德那种特有的嗜好习惯、写作和思维方式,都对我产生了一种令我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不可思议的影响。他能把我带入一种境界,让我感觉不到这位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希腊人所描写的事件,与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存在着时间上的障碍和鸿沟。这许多年以来,我们经历了罗马帝国时代、中世纪、伟大宗教的诞生和发展、发现美洲新大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等等各个时代;经历了人类发明蒸汽机、电、电报和飞机等工业发展的时代;经历了人类间发生的数百次战争,其中两次是世界大战;在这期间人类发明了抗生素,经历了人口激增等一系列成千上万的难以数清的事件。当我倾心阅读希罗多德的书时,上述这一切事件似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从未存在或从未发生过似的,这一切事件好像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都从有亮光的地方转移到了阴影下面。

难道是希罗多德一生下来,就与我们生活不同?难道正是这种不同的生活建立起了分隔我们的时间鸿沟?难道这就是他穷尽毕生精力所要得到的结论吗?绝不是这样。恰恰相反,他的生活非常充实,他耗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去了解整个世界,结识众多的人,聆听人们讲述数百个不同的故事;他是一个有生活激情、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的人。他不断探索,是一个永远闲不住的人。他渴望学到很多东西,发现问题,揭开奥秘,求解人类众多的不解之谜,回答一连串的问题。然而,时间、精力,对他来说都少之又少。换句话说,就是他无法完成自己所有的夙愿,他跟我们一样,时常感叹人生如此短暂!特别是在那个时代,既没有快速铁路也没有飞机,甚至连自行车都没有,这一切对他造成影响了吗?当然你有权对此提出自己的质疑。可是我们也可以运用反向思维,如果我能自由支配火车或者飞机,就可能尽全力搜集信息,给人类留下更多的信息吗?当然我们也有权对此提出质疑。

希罗多德给我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他与上述问题完全不相干。可以推断,他极有可能是在自己暮年之时,才决定写一本书,因为他可能意识到,在他搜集了足够的历史资料和信息之后,如果他不能把这些用笔书写下来的话,那么,这些在他记忆中积聚下来的东西就会丢失。还是那句老生常谈,人类一直在和时间搏斗,与脆弱的记忆力搏斗。我们当然希望,人类能具有稳定持久的记忆力,希望人类的记忆永远不会被抹掉和丢失。为满足人类的这个需求,才产生了今天书写各类书籍的想法。因为,用笔记录下来的东西,才能保证记忆具有持久性。换句话说,就是保证记忆的永久性。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会愈发强烈地感觉到,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短暂,如果不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历的诸事,用一种固定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就会很快失去这一切。这也正是很多人喜欢写书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歌唱家还是足球运动员,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百万富翁都是如此。如果他们自己不会写书或者没有时间去写,他们就会委托别人来帮他们做这件事。这是不争的事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