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难中——深度访谈北川乡镇书记

在难中:深度访谈北川的乡镇书记们 作者:阿建


这是一部“5·12”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对北川乡镇书记的深度访谈录。乡镇书记是中国最基层级政府在危急时刻的决策者和非常时期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同时作为领导和灾民的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6月16日,“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计划在第一时间对“”地震重灾区绵阳市276个乡镇中70%以上的党委书记进行一次深度访谈,最后实际完成260个。阿建是其中的主要访谈者,本书就是此次访谈的结晶。

如何记录这样一次巨大的灾难,始终是写作的难题。“5·12”地震后,对事的矫饰和人的矫情,我们多少都有警惕,但每一个书写者又难免落入矫饰和矫情。因为不可能传达“真实”,别说全部的真实,就是“一种”也很难做到。但正如作者所努力达到的那样,如果我们没能力保证自己表达的一定是“真实”的话,我至少保证自己是在努力一种“诚实”的表达。出此考虑,作者把书中文字明确分为两类:客观的和主观的。前者是原生态的语言,后者是自己的感受。作者力图展现他们最真实的记忆,最真切的感受,没有时光的磨蚀和雕饰的体验,同事也力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上,即使有不自控的地方,读者也一定能体谅其苦衷。

对基层党政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公众了解得并不多。一方面,在特殊的体制和文化背景下,他们受到的诟病远多于赞赏;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垂直体系中,处于底端的他们,也往往不能占据政治话语的主要位置,然而,他们却是各种政策的直接实现者,他们面临的不只是如何说,更是如何做的问题。当地震突如其来,山崩地裂,哀鸿遍野之时,这个群体的集体反应是怎么样的?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果如何?这一切,就是“历史”。“5·12”地震给这个特殊群体强设了一种规定情境,让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角色意识做出反应,同时,也要作出一个人的反应。在访谈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的角色塑造是通过一次次艰难的选择来完成的,这些选择一方面体现了他们作为特定角色的强烈使命感,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作为普通个体的巨大牺牲。作者常常禁不住为每一个角色的完美塑造感动,也禁不住要为角色背后个体的巨大牺牲承受深深伤痛。

在感受充盈的悲凉感之余,作者和我们都被迫反思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应仅是伤痛,还应有伤痛过后升华出来的智慧。即使再大的灾难,我们也会因为“历史”终究会翻过去而看到依稀的希望。人类经历了一场如此惨痛的劫难,必须要从伤痛中升华出一些“智慧”来,才能让安慰逝者,让生者找到希望。正如作者在访谈中体悟到的那样,“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访谈中接触到的每一个对象,都是映照真实世界的一粒沙,他们给读者讲出所知的一切,就是所有读者的菩提。

在这场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灾难中,亲历者和见证者何止千千万万。本书只是若水三千中的小小一瓢,许多事注定永远潜藏在无数人的记忆深处,难言于表,许多体验注定消失在无数逝去者的心中,归于尘土。而正因为如此,《在难中》一书的言说,才显得如此感人,如此珍贵。因为,说出苦难,对于人类来说,不止是宣泄,更是一种艰难,一种勇气。读者在此书中肯定能读到更多。

《灾难中——深度访谈北川乡镇书记》,阿建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