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赵海清访谈录(12)

在难中:深度访谈北川的乡镇书记们 作者:阿建


赵海清:还有一种什么工具呀,我给你讲——防化的工具。14号是大太阳天,那个场镇里面很臭呀,当兵的救援戴的口罩,就是一般的口罩。他们(消防队)穿防化服,装备精良。并且消防官兵身体素质也好,高高大大的。

周玲:有一个问题,除了救援之外,还有治疗嘛。有人说有一些人虽然救出来了,但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可能这个人就……像那个陈坚,不是就……您在救援过程中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赵海清:有的。实际上13号我们把伤员搬上搬下,这种处理是最危险的。伤员出来之后应该是现场处置,不能动他,坐什么车都不行,只能坐救护车。

周玲:救护车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呢?

赵海清:救护车……15号就有了。

周玲:15号左右才有医疗人员进来是吧?

赵海清:14号是没有(医疗队伍),14号中午我就出来直奔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我去要救兵。

张誉译:您亲自去了?

赵海清:是呀。我没有医生、没有食品、没有药品。我直接就闯到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就找到我们现在这个县委书记,哎呀他当时挺忙的,我就汇报我们陈家坝很惨,他正在帮我办理的时候,市委书记又把他叫走了。然后我找到医疗救护组的雷局长,我说:你要给我医疗队。他说:行,给你安排吧,四军医大的过来。我说:什么时候到?他说:对不起,现在还在双流机场,两个小时以后吧。

周玲(笑):在双流机场?在成都呢!

赵海清(笑):还在路上呢。

周玲:那等于说这个医疗队是您亲自要过来的?

赵海清:对呀。……我就跟他们讲呀,我说你们到陈家坝来送物资、运伤员,知道怎么走吗?一定要从江油过来。

周玲:他们还不知道这个路线应该怎么走是吧?

赵海清:不知道。听说北川很惨,都跑县城;然后走江油方向,或跑平武,就把我陈家坝忘了。(笑)

赵海清:消防队也是通过江油过来的?

赵海清:对,都是。

周玲:您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您觉得困难最大的是什么?

赵海清: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救人救不出来,束手无策,送伤员也是束手无策。缺医少药。我们那医院的液体全挂上了,起不了很大作用。第一时间医疗队和救援队的人就现场组织救援,人(伤员)不走都没问题的,应该是这样子的。

周玲:那您的救援大概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赵海清:应该在19号左右吧。

周玲:救了一个星期左右?

赵海清:对。……我们那儿有高山村嘛,当时受灾路全断了,走出来都要七八个小时。当时地震发生有的人还跑到山顶上去了……十六七号就救高山村的老年人。我们陈家坝最后一个救出来的人,是七天以后。

周玲:七天以后?

赵海清:你知道救一个老年人要花多少精力吗?来回十多个小时,部队派出二十多个人,背一个人。没有路,很危险。不断有余震,不断有塌方!

周玲:那一共救了多少人?

赵海清:一共救了……两三百人吧。

周玲:两三百人都是老人?

赵海清:老人居多。我跟你讲,我们这次陈家坝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越老的、年纪越大的、地震前残疾的,越没受伤!(笑声)这真的很怪的。他们生命力很顽强的。……当时救援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以县来划分。当时都……有点乱,上下都有点乱。

周玲:救援结束以后,你们对在外面的老百姓是怎么管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