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满洲的兴起和明朝的蓟辽危机(4)

洪承畴传 作者:王宏志


高第本无军事才能,胆子又小,是被魏忠贤逼来的。他到山海关以后,一反孙承宗的措施,下令拆去宁远、锦州的防线。袁崇焕坚决反对,高第根本不听袁崇焕的意见,并以经略名义下令袁崇焕撤出宁远。袁崇焕拒不听命,誓守宁远城。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宁远城。城中守将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和袁崇焕一起,誓守宁远。他们同努尔哈赤的十三万大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后金军遭到严重损失,兵员死亡甚多,这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未曾遇到的。努尔哈赤败退,八个月后努尔哈赤在返回沈阳途中病逝。

宁远的胜利,给明军以极大的鼓舞,这是自辽战以来第一次战胜努尔哈赤。明廷君臣得到宁远报捷后,欣喜若狂。其实,宁远的胜利,不过是袁崇焕坚持抵抗,将领之间比较团结,就士兵和武器而言,并没有比以前优越多少。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汗位,次年(1627)改元天聪。袁崇焕没有乘危进袭沈阳,相反却亲自派部将傅有爵率三十多人到沈阳吊唁努尔哈赤,并祝贺皇太极登基。无疑,袁崇焕认识到这场战争打下去,要消灭后金是不可能的,他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即使不行,也能附带了解对方的虚实。皇太极为人精明,善于判断形势。他知道后金不可能在短期内战胜明军,不如暂时议和,以便积聚兵力。于是他对袁崇焕的来使十分热情,给予盛情款待。事后,皇太极多次表现出愿意议和的意向。天聪三年(1629),就是他即位的第四年,甚至表示要奉大明为正朔,去掉“天聪”年号,要求明王朝为他铸后金国印,把后金作为明朝的附属国。然而,不管后金议和是否有诚意,明廷以天朝自居,不肯同未来的部属议和。熹宗一再下诏给袁崇焕“款事不可轻议”。

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抽调精锐部队,渡过辽河,直抵锦州。那时候,明军做了充分准备,而且将领内部比较协调,统一由袁崇焕指挥。这一年五月,后金军包围了锦州城。明军采取“固守”的办法,不与之正面交锋。而且在听到后金军到来之前,就已经把城外粮食运到城里,使后金在供给上发生困难。皇太极在锦州攻了十多天,未能破城;就撤锦州之围转攻宁远。袁崇焕坐镇宁远,皇太极多次想引诱明军出城。袁崇焕下令“固守”阵地,等后金军逼到城下,明军便开始射击,后金军伤亡惨重。皇太极只好撤军回沈阳。这就是明清战争史上明朝的“宁锦大捷”。袁崇焕总结此战取胜原因是“人人敢死”,“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骠悍”。但是,魏忠贤却把“宁锦大捷”的功劳归到自己名下,反诬告袁崇焕不救锦州,主张议和。熹宗下诏“准其回籍调理”。这样的朝廷,政治如此腐败,不亡国实在是天理难容。袁崇焕离职之后,对宁锦防线又有人提出非议,甚至要求锦州撤防。这时正逢熹宗去世,堂兄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皇帝。

崇祯帝比较好学勤政,严于律己,即位后很想挽回明朝的败势,有所作为。他一上任,就逮捕大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并召回袁崇焕,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令他仍然坐镇宁远。但是,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星夜入援。皇太极实行反间计,假说袁同后金有密约。崇祯帝不分青红皂白,残酷处死袁崇焕,重又起用孙承宗接任袁崇焕的职务。孙承宗基本上承袭了袁崇焕防守为主的战略方针,并在大凌河筑城,由祖大寿率兵防守。皇太极乘大凌河城修筑未善之时,从沈阳发兵,分两路进军大凌河城,把明军牢牢围困在城里。这次围困,历时三个月,皇太极对大凌河城守军还进行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争取祖大寿献城投降。祖大寿突围不成,城中又严重缺粮,只好献城投降,并答应和他的儿子一起以败退明军进入锦州作内应。实际上,那时候祖大寿并不想投降后金。他在宁远有个很大的家族,权势显赫,家业富足。为了保住权势和家业,他当然不能轻易降后金。离开了后金营地的第二天,祖大寿父子以败将名义逃回锦州。皇太极政治上很精明,他估计到祖大寿无非求脱身之计,未必真心归降。果然,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就音讯全无了。明军失守大凌河城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又引起一场内部争斗,结果孙承宗被迫去职回乡。

皇太极攻下大凌河城之后,不想再集中兵力攻宁锦防线,而想突入关内,直逼北京。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皇太极亲率弟弟多尔衮、多铎等后金大将,带七万多兵马,分四路入明朝边境。明军毫无准备,后金各路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占应州(今山西应县)、代州(今山西代县)、灵丘(今山西灵丘)等城,到处抢劫掠夺,破坏明朝的经济。而明朝的一些将领看到后金军不过抢掠而已,并无心攻城,也就不太以为意。皇太极在山西、河北用兵三个月以后,就主动撤回沈阳。

明崇祯九年(1636)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并仿照汉制即皇帝位,史称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之后,同年五月,就派大军再次征明,以其弟骁将英郡王阿济格率十万人马分三路入边,自延庆进入居庸关、昌平,矛头直指京师。明廷一面宣布京师戒严,一面调兵遣将。清军自昌平进攻京西,受到明军阻击,就率师直抵良乡,随后又占领京城北边的沙河、清河。由于清军这次进袭仍然是以掠夺为目的,他们很快就撤离沙河、清河,东攻宝坻,西陷房山,南下涿州;随后,清军又攻平谷、密云、固安、雄县、定州等许多城镇。阿济格在掠夺十七八万人畜和大量物资财富之后,乘胜班师回沈阳。

皇太极的策略是打一阵,就向明廷提出议和。和、战两手运用自如,而明廷虽然吃了这么多败仗,还不能放下架子议和。那时候,明朝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和,而宣化、大同总督卢象升和侍读学士黄道周主战。崇祯帝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曾有和意,但顾及天朝大国的面子,不便明说,甚至也不让主和的杨嗣昌明说议和之事。而只有镇守山海关的太监高起潜秉承上意,曾派了个算命瞎子周元忠,由几人陪同去沈阳与清朝议和。其时皇太极远征蒙古不在沈阳,留守人员接待了他们。周元忠等回来时,带了清朝敦促明朝采取措施实现和平的信,但那时明清战事缓和些,崇祯帝也就没有理睬议和的事。

崇德三年,即明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皇太极以明朝不肯议和为口实,大举兴师伐明,向北京以西至山西一带分路进攻。明朝京师受到了严重威胁。崇祯帝慌忙调集各地兵马入援京师。

洪承畴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奉命入京的。这在洪承畴的历史上是个重要的转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