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世襄与故宫博物院(2)

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 作者:荣宏君


首先是针对“斗争对象”周围的人开展内部瓦解。各地“打虎队”不仅动员被怀疑的“老虎”周围的一切熟人、朋友,甚至鼓励他们的亲戚甚至父母、妻子和儿女,对被怀疑的“老虎”施加压力或直接揭发。

其次是利用“老虎”之间的矛盾实行“以虎攻虎”的策略,当时亦被称为“狗咬狗”战术。“三反”运动中,往往把“斗争对象”放在一起开会,让他们相互揭发检举,结果很快“斗争对象”们就会互相“咬”打起来,因为只有拼命检举揭发别人才能减轻自己的罪过。所以,很多人都想“拉别人下水”来救自己。

如果把上述两种手法称之为软手段,那么“打虎”运动中更重要的一个手法就是硬手段,即所谓的“逼供信”。“逼”就是严刑逼供,“供”是迷信供词,而“信”指坚信不疑。在“三反”运动中,由于上级的巨大压力,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打虎”指标,就必然要采用“逼供信”的手法。一些单位的“打虎”队,采取“车轮”战术,对贪污或怀疑对象,施以罚站、罚跪、刮鼻子、戴手铐等侮辱性的刑罚更是家常便饭。

王世襄作为重要的清算对象,一来到东岳庙,便遭遇到“逼供信”这样的硬手段对待。十几个“打虎英雄”轮番上阵,对王世襄又是恐吓,又是拍桌子,勒令王世襄交代问题。王世襄实在没有问题可以交代,“打虎英雄”们便采取夜以继日、轮班逼供的方式,搞“疲劳轰炸”战术。

很多人在这样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开始屈打成招。其中,有一个是王世襄比较熟悉的同事李连镗。李连镗工资有限,但却喜欢收集一些小东西,于是,一些荷包、烟囊、扇套等不登大雅之堂,只在街头地摊中才可以寻觅到的小物件成为李连镗的收藏目标,王世襄曾经看到他在街头买过一些。

在“打虎英雄”们的恐吓威逼下,李连镗承受不住了,只得将自己平日里攒钱买下来收藏的小物件送呈工作队,并声称这是从故宫偷来的。于是李连镗成为了“模范”,并受到了工作队的表扬,工作队号召大家向李连镗学习,及早交代自己的问题。

王世襄生性耿直,又深信毛主席的教导,坚持“实事求是”,他认为,李连镗的东西是自己买的,不是偷的,如果硬要说是偷的,这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王世襄认为,“三反”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如果有假盗贼承认犯罪,那岂不是有真盗宝犯逍遥法外?

于是天真的王世襄跑到工作队,特别说明此事。谁料,这下捅了马蜂窝,工作队刚刚树立起来的一个典型岂能容王世襄在这里胡言乱语?第二天,工作队停止一切活动,特别为王世襄召开了一次大会,在东岳庙大殿前神道正中央摆了一个桌子,设为宣判者席位。“打虎队员”们命令王世襄跪在神道正中央的砖地上,两旁士兵持枪排列。工作队领导上台宣读对王世襄的判决,认为王世襄罪大恶极,不仅自己不交代,而且还破坏别人交代,罪不容诛。当时东岳庙内站满了围观的人,在“打虎英雄”的带领下,上千人喊着“打倒王世襄”的口号。

曾经的世家弟子,北京城内赫赫有名的顽主,一向只和有趣的事物打交道的王世襄,从来没有见他过这种场面,也从未受过如此大的侮辱。他跪在地上,心中五味杂陈。

旋即,他又听到了工作队对他的宣判,王世襄被告知,他罪大恶极,已经上报上级,一经批示,便立即执行枪决。王世襄不了解国家刑法,以为很快末日降临,心中一度涌起了自杀的念头,认为与其让别人枪毙,不如自己上吊自杀结束的痛快。心念俱灰的王世襄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热情投奔的祖国会如此对待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