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惊哲--80后作家终于成熟了

埋:一本用罪恶写成的大善书 作者:杨哲


文:果园

昨天什么都没干,只读完了一本书《埋》。作为一个70后,我很震惊80后的杨哲能写出60后甚至50后般的沉重小说。那沧桑感不是伪装的,只能说,这个80后,成熟并且熟透了。

作为一个70后,我是不看国产悬疑的,因为实在受不了险象环生、疑云重重之后作者给出的苍白答案,幸好《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悬疑小说,实际上,它更像一本带有强烈悬念的社会小说。你的好奇心会在阅读中被痛心和责任心所取代。

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癌症村、贪官、大自然的报复……很难想象一个学导演的、时尚帅气的都市年轻人会关注这些,一翻开书,我就仿佛回到了我的故乡。那里便是个小矿山,小时候,我们常去山脚下的小河抓鱼、在河岸边每走一步,就会惊起无数青蛙,噗噗跳进河里,白天有各色蜻蜓,夜里有萤火虫,夏天游泳洗衣服,冬天滑冰。伴随蕴藏的铅、锌和铁被源源挖出地面,小河黑了、臭了,浅了、甚至没了。因为水被无数小矿厂截流。

前不久回老家玩了一圈,小镇以明显破败,连路灯都没有了,但镇政府却盖起有很多很多台阶的办公楼,即使一人一间百平办公室,依然有富余的房间。哪怕是夜里,办公楼前照旧灯火通明。

这就是现实,很多人觉得愤怒,但只有真正成熟了的人,才会为此感到悲伤。

《埋》的世界本该是沉默的世界,其中每个人都没有大声说话的底气。黑记者、警察、富家千金、妓女、贪官、木讷的村民、每个人都出卖过别人,又被别人出卖。他们以爱之名义犯下的错误甚至比直接伤害还残忍,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但他们都在心里痛的尖叫着。

但冥冥中自有一股力量,村民认为那是“报应”,我觉得那是与黑暗抗衡的良心,良心还是有力量的,不然这个世界早被黑暗吞没了。

看这本书就像在看微博。对于一个常玩微博的人来说,我以为我已经能见怪不怪了。因为玩久了的人都知道,微博里的社会新闻要比其他媒介更快速、更真实、也更触目惊心。几乎隔不久就会看到矿山污染、过度开发、记者被捕、官僚作恶等种种负面报道,哪怕这些报道在证据确凿,微博以外的世界还是只字不提。但当我看到杨哲依据真实案例写的这本《埋》时,我不得不承认,人类作恶的能力是无止境的,超乎想象的。黑暗之中可能还有更黑、特黑、超黑。最令我佩服杨哲的一点是,他就像一个预言家,居然能在几年前写出这些东西,真实案例之外的很多情节都在现实中出现了,还有一些会在不久的未来出吧!他不是巫师,没有预见能力,那他一定是抓住了黑暗的本质与规律。

看到这里,希望你没被我写的黑暗吓到,《埋》并不令人窒息,甚至处处透出冷幽默来,垂涎少妇的警察、胆小滑稽的村民、犹如哲人的傻子。《埋》里甚至还有爱情。甚至可另生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抛开这些都不论,单从悬疑推理上看,《埋》也非常有可读性。逻辑缜密、环环相扣。不过,细心的我依然找到一处纰漏,呵呵。就是警察苏翔送给他14岁女儿的礼物是气球。这似乎是此书唯一暴露作者真实年龄的地方,毕竟他没有一个女儿,不知道该送什么礼物。我在他的微博里留言说:14岁的女孩已经不玩气球了。他回复:看见好多小情侣,男的给女的买气球。他以为女孩多大了都喜欢气球呢。

对了还有一处挺逗的,本书中的富家女,那个美丽又任性的女孩,他一次都未露面的帅男友,也叫杨哲。呵呵,看来这个年轻导演以后会像希区柯克一样,必须在自己每一部电影里都要露上那么一小脸。他不但真实的活着,也要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