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镜落朱颜红——张先·《天仙子》

花落烟云梦 作者:周语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酒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古代人写小令,慢词,含蓄工巧是其一般的艺术特点。张先的词触动了宋人心中的那一丝柔软和深情,这绵绵不尽的暖意,也正是如烟往事俱忘却之时,那酒后红花,清雪光影。

庆历元年的张先,在浙江嘉兴任职,当时似乎是正在病重,写出来的词句都是力求安宁的,没有老气横秋的沧桑,也没有少年壮游伤春的迷茫,他如入定的人儿,听着“水调”,酒樽中盈满水光,这样的场景即是伤春的心绪了。

该词写于风景柔美的江南嘉兴,词人的愁,酒中的等待,敲着几案的张先置身于深深的思索之中。上片写张先静听曲调,持着酒杯,在半醒半醉之时,陷入了光景不再的疑虑,有慢词、小令的精悍、轻巧、灵动。词人的心里是漫长的等待,是漫长的旅途,愁绪不是喷薄而出,而是慢慢积聚,向着时光深处的小径散发。等待少年的梦再次来临,竟不知“送春春去几时回”,人一旦闲下来,似乎连时间的感觉敏锐度也会下降。

宋人将音律、声韵之法发挥到极致,往往抒写相思、美景、醉酒都有朦胧恬淡之美。好比是一个词人的似水流年,是春花落地的寂静,深山雪明的幽独,镜子里似乎都有霜花和黄叶。

感怀伤时之人,最怕的是看到镜子中的那个自己。张先在这里写临到黄昏十分,看到迟暮光景,镜子中的人不免有点陌生。“临晚镜”,一个“晚”字在这里让人感觉到是一种独坐空山静候苍茫风雪降临的落寞。光阴是流水般的过去,这样的情意,写得有一种往复徘徊之美。

古人说张先的词“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而人生亦是有明快处,也有暗淡处。所有往事都随着镜子里的时光,慢慢凋落,就像空山一座,来往的行人都已经找到归宿,只剩下这流云依旧静静地在山顶等待来年的花开花谢。张先的词中境意莫过于如此。仅仅凭“往事后期空记省”就知晓他一身的守望,樽前的笑谈,都是这月明中天、半睡半醒之时的惋惜之情。这种惋惜,不伤不哀,仿佛是看遍了人生的百态,今日只消杯盏往来,不问它明朝何事。

张先写词大多是以“巧”与“妙”,以情胜出,这是前人关于他词法创作所取得成就的一般看法。

“沙上并禽池上瞑”,张先在宋代的一个苍老黄昏,看到的是自然界的一角天地,也正是这小小的角落,让他若有所思。其中“并”这个字,它的意义在于衬托出词人自身的孤单之情。但写晚景最美妙的还是接下来的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破”字,如神来之笔,整个情境都鲜明生动起来了。而“花弄影”则是将情境写活了,此中情趣也是词人张先的玩味之兴,接着景色,将上片里的醉愁铺开来写。花的影子映满庭院的每个角落,月光从云中透出来,心境也会在刹那间变得明亮。

“重重帘幕密遮灯”,重重帘幕,暗指那覆上心头的云影,思绪,让人难于释怀。“风不静,人初定”,意思则是比喻心事如那窗外的微风,不会停息或者安静下来。但是人儿终于会有疲倦的时候,借着酒意睡去,想必明天醒来,外面的院落,小路上一定又是落红无数,这倒也是一种人生的快意之事。

词篇写到这里,就像风斜雨急,行客匆忙,翻过一个山头,总会走到开阔平旷之处。风儿悠悠地吹,人儿慢慢地醉,人生最美,何尝不是这般词境所描写的呢?

酒也没有醒,愁也没有醒。除了这首词里的低吟浅唱,你我的人生总有像张先一样,半醉半醒的时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