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胭脂色的旧纸笺——郑少微·《鹧鸪天》

花落烟云梦 作者:周语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

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

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宋词的质地是柔软的,写梅花如雪,是缠绵多姿,冰清玉洁,这种咏物的笔法有清朗的气息,这是宋人独有。宋词的幽独之境,不是空无一人,而是水甜花红,佳客往来,有浓郁的尘世生活气息。宋人对世俗生活的理解,心态逐渐趋于缓和,王朝的孱弱,激越之气不足,只能放下坚守的理想,在平常生活中寻找意义。

郑少微是元祐三年进士,性情雅逸,浮生半日闲,是心灵最好的栖息。这种心态尤其在婉约词人的笔下更为明显。婉约词人写梅花,将其比拟成高士,这是对人格之美的赞扬。词人们敲弄棋子,品赏名茶,他们的习气,词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谁折南枝傍小丛”,枝桠上的梅花面朝阳光开放,却被人折去,其实是写它受人怜爱,欲插满发髻,藏之书卷。很多读书人的书房里都有一朵梅花,插在瓷瓶里,干枯的时候亦有清香。

古代的美人,它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的,只存在词人的想象,虚构之中。“佳人丰色与梅同”,这里则是拿梅花之姿来比拟女子之美。它的指向是内在的品行之美,不过从修辞手法的理解方面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在写女子的容颜之美。这种态度是赏,而非玩,是喜悦,是心灵的观赏。赞叹的是内在的。词人在大时代的挤压之下,心灵是枯寂的,但是这花色依旧是饱满的。

“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这是对梅花自成高格,无须点缀气质的赞美。这种独立品格恰是许多词人缺少的。人格的独立,才有精神的高蹈,才气的纵横,艺术创造能力的释放。而梅花独立霜雪,它是不需要把自己放在花瓶或者古玩店里增加身价的。胭脂红,是女子常用的梳妆饰品,而梅花无须外来饰品的点缀,这是其超拔之处。不依托外界来获得自身的名分。淡淡的胭脂红,在本色上,它也许还不如这洁白,这雅致更为吸引人。

这就是对一种人格精神的赞扬,一种人文情怀的抒写。这种情怀也是词人们的精神支柱之一,在碌碌的生活中,不至于坠落到边缘。

这朵梅花,也许在那个年代,是一个词人视野里所仅存的精灵。它本身就是源自凡间的苦怨,沉重。而词人也是一样,为了一朵梅花而流落荒山,为了一种信念而跋山涉水。

从岭南到终南山,一杯酒,半日闲,词人们看着雪中梅花,眼睛里是充满渴望的。你如果稍微靠近,会看到这焦灼的目光饱含的希冀。一朵梅花,半生风尘,宦海仕途与它的生命态度比较起来,都不够严谨。

“应未许,嫁春风”,词句清新快意,可以想象宋人疾笔而书,畅快淋漓,那种喜悦是需要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到的。“嫁”这个词,则是十分生动的将梅花娇羞的一面也展现了出来。有其天真烂漫,亦有其独立的品性。

这梅花,它指需要霜雪来洗涤尘垢,需要寒雨来清洗心灵。梅花是读书人心灵世界的圣洁之物,这种崇敬,膜拜,是对美好事物的虔敬。这种审美情趣是与艺术净化心灵的效果一致的。梅花不趋炎附势,不慕富贵,这与历代读书人,坚守人生理想,独立人格的情结是一样的。这种精神,是宋词创造的艺术精神财富之一。

“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对梅花的物象描绘,到这里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升华,艺术感染力也随之提升了。词人寻求的正是这种澄明,静笃。所以,这篇词看似写梅花,以铺叙描摹为明线,内在思想却是表现对人格操守的坚定,人生选择的专注。

宋人精神境界以淡泊为青云,而禅师们更以“梅香”为清远之志,凡夫俗子则以其为高雅人格。词人追求的是淡泊明志,是冬日雪梅,那种卓尔不群的姿态。

折一支宋代小巷子里的梅花,穿过石板路去青山采春茶吧,春衫落雪,化雨为风,你就找到那个年代最美的花朵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