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qualified不但是一个词,而且更是一种概念。可以说它反映了西方发达社会一种特有的职场现象:即高学历的人如果想低就,其实也不容易,人们宁可雇用学历相当的职员,也不愿聘请降格以求、教育过剩的求职者。因为根据教育规律,龙生龙,凤生凤,法律博士(JD)搞诉讼!有了高学历而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在西方人看来,如果不是你综合素质有问题,就是你当初学习目的不正确,总之我不能雇你!
Overqualified这个概念,揭示了一个简单常识:人才市场上,并非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高学历(硕士、博士)的工作机会,永远不如低学历(本科、大专、中专)的工作机会多,市场需求量大。硕士博士,也是一种教育产品,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按需供应,而不应该盲目生产、盲目追求!
但我居然无法从我最热爱的博大精深的中文,找一个相对的单词,来翻译我那可爱的overqualified现象,来介绍这个对大学生人生奋斗意义重大的概念。
后来,我灵机一动,就从音译下手,一下子就找到了overqualified的翻译:查overqualified之词,乃是资格过了反而不合格的意思。也就是中文的“过犹不及”之说。过犹不及,过了就是废了,于是,我把Overqualified,译作“过立废”。过立废,过立废,资格过了立即作废!
Overqualified——过立废——学历过高反而找不到工作,过于强调高学历,反而会让市场自己在人才市场上过期作废,甚至立即作废!过立废是一种现象,是今日中国市场上许多高学历人才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
我工作的性质
我做的工作,就是教育和职业指导老师的工作。大海航行靠舵手,丝路探险靠导游,我是驾车自助行的导航,我是超市万花筒的导购……我的工作,和一种人非常类似——我指的是北京城外入口处那些专业带路人。当新东方学生,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或走到一座他们一生都在为之努力靠近并进入其中的都城和宫殿门口,而却不知道向左向右、前进后退、留学还是移民、考研还是就业、辞职还是留职、结婚还是离婚时,我老人家就是那个专门为他们站在人生旅程路边上,头顶一个金字招牌,手持一个硕大箭头:带路!——我是他们最最需要并信任的带路人!
城市入口处的带路人,他们带路是为了自己赚钱吃饭,万一把路带错,他们顶多砸了一天的饭碗;而我带路,则是为了学生的成功幸福,如果我把路带错,我就会砸了他们一生的饭碗。砸了学生的饭碗,我很担心,但我更担心因此而砸了我自己的饭碗。所以,为了学生和我自己的根本利益,我带路,只能把学生带到安全地带,带到黄金地带,带到成功地带。如果我不确定前面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我不带还不行吗!
所以,跟我上路,肯定没错。因为你要走的地方,我刚刚走过。我知道前面有多少陷阱,我知道路上有多少清泉,我知道哪里可以逗留憩息,我知道何时必须日夜兼程……假如我自己没有走过,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一起推断,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清晰的人生路径,选择自己下一步如何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