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工作这个问题上,内地学生病得非常地严重。我可以说,他们是集体病态的。以前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形容词,但事实上就是如此。本质上是一种病态,或者一种衰落。因为中国学生对于职业的追求从来没有健康过,本来就是从一个僵死的躯体上诞生了活体。以前大家讲分配,每一个被分配的人都是被动的,处于睡眠状态的。后来国家说要自己找工作,于是大家醒了,学生就在原地哭,说找不到工作。所以中国内地的学生,他们的职业意识、市场意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对你来说,如果当时你在香港创办的公司非常赚钱的话,或者计算一下,如果来内地发展的机会成本太高,你一般是不会放弃那个公司的。但你放弃了,说明经过你的计算,内地的发展机会肯定要大于香港。你说你的公司两百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兼职的,也就是说做得还是挺辛苦的,利润不会太高。当年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是这样,他本来要留学,但是后来一计算发现留下来的发展空间更大,就放弃了留学。这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你,其他的我就不用多说了,你也可以做我的老师。你的出现,以及这本书里这一批职场新人的出现,将会埋葬那些没有职业意识、市场意识的人。我想找一个概念来描述这种情况。它就好像赛马一样,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些人在前面,也有人会被甩掉。要想不掉队,关键就是学会怎么在比赛中竞争。
我为什么说像你这样的香港学生进入内地来发展是件很恐怖的事呢?恐怖在于,过去香港学生确实有着普通话的障碍,这个障碍一旦消除,他们在内地的发展空间将是非常惊人的。像你的普通话现在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而你在内地才学了两三年。台湾学生更是没有普通话的问题,一旦实现三通,他们进入大陆发展完全没有障碍。这样一来,许多企业里的高端位置,年薪20万的位置,内地学生将很难得到了。还有更恐怖的事,未来10年,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内地去美国、英国读本科的学生回来。这就意味着,那个时候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已经失去竞争力了。事实上,从两年前开始,香港大学可以在内地招生,已经对内地大学产生了一种毫无疑义的巨大压力。北大、清华的学生,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去香港。过去我们可以说留学,现在不是,香港就是自己国家的一部分了。
内地学生一定要有这种危机感、恐惧感。问题真的很严重。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内地学生,一类是那种还继续沉湎在计划经济和学位崇拜里的人,一类是像这本书里你们这样的职场新物种,或者说职场的先知先觉者。但问题在于,对内地学生来说的所谓职场新物种,恰恰是香港、台湾以及西方国家教育所培养的普遍物种。如果香港、台湾的青年来到内地寻求发展,以及那些在国外读完本科的学生回到中国,会给中国内地的学生,包括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经贸大学的毕业生造成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虽然这种发展态势眼下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潮流,但大家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竞争力定位。对于内地大学生来说,如果你不能把外语口语说得极其流利,那么你一定要掌握极强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这样你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