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外婆(2)

合掌人生 作者:星云大师


外婆送我去念书,一天要给四个铜板。十个铜板一角钱,也就是每天交四分钱。外婆每天给我四分钱交给老师,四分钱让我吃早餐,两分钱一个烧饼,得吃两个才能饱,天还没有亮就去念书了。

那时候念的书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要背诵。由于战乱,时常要更换上课的场所,老师也是有一课没一课地教。由于学习无法连贯,加上也没有大人可以帮助温习课业,课文就不容易会背,经常记不起来。记得有一次,明天要背书了,内文老师也没有教,教了也记不得,吓得晚上睡不着。我就慢慢体会睡觉前回忆所念的书,嘴不动,苦思,醒来起床之前回想一下昨天晚上所想的,就记得了,这是我发明的“睡眠记忆法”,百试不爽。

那时候,战乱贫穷是社会的普遍写照。有钱就拿四个铜板去念书,没有钱就去不了。老师也谅解,他不会问你昨天为什么不来。他知道你家里没有钱。外婆给我几次去读书的钱,因为后来战乱、打仗、迁徙……难以有完整的学习环境。但不论迁徙到哪里,她都会想办法找到私塾供给我读书。那时候,我不大懂,有书读、没书读无所谓,因为我喜欢做家务,扫地、洗碗、抹窗子、整理厨房……

外婆独立自主,从没在她的口里听到她怨儿女的不孝,叹时局命运的不好,不论环境人事如何的险恶艰难,外婆总是安忍如一座山,平静如一泓泉。外婆的“忍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性格,让我在青年时期,只身渡海来台,只为一腔弘法的热血,不畏茫茫的未来,这种“忍得住”的性格,我想,是外婆影响了我。

外婆从不疾言厉色,好像也很少睡觉。她对任何人都是轻言细语。每当夜晚我睡觉了,她还在做晚课。有时候我还没有睡着,她端坐在床上打坐运功,肚子就“哗啦哗啦”翻江倒海地响着,有时候我还会被这声音吵醒。我就问她:“外婆,您肚子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响?”她说:“这是功夫啊!”

一九四八年,我离开大陆前回到家乡去看她,问她:“外婆,功夫还在吗?”外婆说:“当然,功夫怎么能丢了?”那时候她应该已经六十几岁了。那时候,我自以为懂得一些佛法了,刚好有日本的飞机从空中飞过,我说:“外婆,飞机引擎声更响,那生死能了吗?对烦恼能解脱吗?对道德能增加吗?”外婆听完,脸色都变了。那时候的我,扬扬得意,自以为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念佛学院,并且在外面参学,我所知道的大和尚们的肚子都不会叫,他们都是讲究要道德、要慈悲、要有智慧。

数年后,我才惊觉,我的无知、我的残忍。外婆的功夫是她几十年的努力所成。我摧毁她心目中信仰的“成绩单”,我的得意换来她的失意,我对外婆很抱歉,我这样做是很不该的。

信仰是超越言语的文字。老太太虔诚礼敬,坚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有善恶报应的观念,能行善助人。我想这样的心,比一个知识分子自私自利,只想图利自己的心高尚、神圣多了。外婆到底是一个有信仰善根的人,虽然不识字,但《金刚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都会背诵。很多的偈语,她也都会唱,也唱得很好听。

外婆对我们的教育,是一种鼓励的教育。她也不会指使我们要怎么做事,但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例如,我扫地的时候,她就会说:“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让人听了很欢喜,觉得要扫得更好、更干净。一般人认为打扫的“鄙事”,外婆视为是一种“品人”的方法,能不能成就,要从小地方着手。近年大企业在用人时,也都是从小细节观察一个人有没有用。像有个公司在招聘新人时,以在门口的鞋子有没有摆放整齐,作为录用的标准。他们的观点是:“连双鞋子脱下来都摆不正的人,如何放心交给他重要的任务?”

外婆经常带糖果回来。有时候我会拿一颗糖给别的小孩。她见了也很高兴,会满面笑容地说:“能分一点给别人吃,你很好啊!懂得结善缘!”外婆鼓励我把拥有的分享给别人的教育,我觉得现代的父母如果也能教小孩,把玩具、糖果,甚至把故事书、零用钱也分给贫穷的孩子,培养小孩“给”的性格,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是个温暖互助的人间净土。

有时候,卖小鸡的来了。她鼓励我:“你买一只!黑的、白的、花的,给你选。”帮我出钱,让我自己养。我养了几次小鸡、小鸭,细心地照顾它们。她看出我对小动物的爱心,告诉我:“你要爱护它,不要给它饿肚子哦,要给它有地方住,给它睡觉。”她教我要爱惜生命。外婆的“生命教育”是成功的,让我看到一只缺嘴的小鸡,会替它心疼流泪。如果我们的生命教育培养出的小孩心地柔软,懂得爱惜小动物,那么自然对人不会去侵犯,不会去伤害别人。

记得,邻家有个小女孩患有小儿麻痹症,常被一些顽皮的孩童欺负、嘲笑,甚至用石子砸。外婆叮咛我:“你不可以欺负她,不可以看不起她哦!残缺也是一种美丽。”是呀,外在的残缺还可以补救,心灵的残缺,像贪、嗔、痴,忘恩负义,对人的苦难没有慈悲心,这样的心灵残障比肢体的缺陷更让人痛心。

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发生大屠杀,波及故乡扬州。日本军人四处放火杀人。外婆家很大,必定成为战火下摧残的目标。她招集家族成员说:“不要同归于尽。”意思是说:“你们都往后方逃难吧,让我留下来,我来看家。”她已经计划要牺牲了。外婆一介弱女子却有巾帼不输须眉的英雄气概。当时,我感觉外婆像大厅堂的神明,这样的伟大、崇高。

日本人轰炸家乡,把房子都烧了,四处有很多的破铜烂铁。外婆从废墟里把它捡回来,重新再使用。她叫我们爱惜,要节俭。外婆说:“破铜烂铁也能成钢!”她教我不要只看到表相上的“无用”,要能看到“无用的大用”。外婆的“慧眼”,看出破铜也具有钢铁的质地,让我在日后课徒或弘法度众的历程中,不轻易舍弃一人。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年冬岁残,我扛了一条被单,在大雪飘飘中随着人潮往后方逃难,第一站到兴化。第一天就住在一个善人的寺庙里,没有出家人,满清幽的。里头挤满了逃难的人,没的地方住,就给我们住在水车棚里。我们几十个人,就在那里安身,棚里的空间很大,容纳我们绰绰有余。逃难的人如惊弓之鸟,有栖身处,大家都万分感念这份萍水相逢的恩情。至于厕所、洗澡的问题怎么解决我已不复记忆了。

当时,我们随身都带一个锅,随地把两块砖头一放,随便抓点草啊什么东西来煮,填饱肚皮不为难也。冷天,大伙拾柴烤火取暖,还算能度日。遥望一百公里以外的南京城,火光冲天,布满整个天空。

就像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场战火不知要延烧到何时?留在家乡的外婆可否平安?虽有母亲在身边,但我小小的心灵,还是时时记挂着外婆的安危,只是不敢开口询问,怕母亲担心。

不知过了几天,外婆找到我们,来到水车棚。

劫后余生的外婆,告诉我们她一路惊险的情况,她怎么逃出日本兵的枪炮刺刀。她说,日本人一到,他们就烧我们的房子,在门外围满了稻草,眼看就要把她烧死。那个日本人正要擦火柴时,刚好另一边有个日本兵大声地叫唤他,他赶紧放下火柴,跑上前去。外婆就趁这“千钧一发”之际,逃开这场火劫。

两天后,外婆不放心家里被烧得怎么样,想回家看看。那时候我十岁,我跟外婆说,我跟她去。外婆最初不答应,但禁不起我的央求。我和外婆一起回到家。都过了大半个月后了,家里的屋子还在烧着,为什么呢?因为有黄豆、米谷在闷烧。

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外婆抓去,我在后面追赶,日本人就踢我、打我。她近六十岁的老人,日本人抓她去煮饭。我二度和外婆失散,认不得路,回不到逃难的栖身处,自此过着流浪乱走的日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