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母亲,大家的老奶奶(1)

合掌人生 作者:星云大师


历经民国缔造,北伐统一,国共战争,吾母即为现代史;

走遍大陆河山,游行美日,终归净土,慈亲好似活地图。

 

这是我为九十五岁高龄的老母——李刘玉英居士(大家称她老奶奶),所写的一副挽联。

守在灵前,我再一次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皤皤的银丝,整齐地衬托着她安详的容颜,使我忆起小时候守在床边,等待母亲起床的情景。

这一次,她终于放下了一生的牵挂、辛劳,永远地休息了。

就在她往生之前的二十分钟——一九九六年五月三十日凌晨四时,在美国洛杉矶的惠提尔医院中,她还叮咛陪伴在身边的现任西来寺住持慈容法师:“谢谢你们为我念佛,我现在要走了,千万不要让二太爷(‘二太爷’是母亲对我的昵称)知道,免得他挂心。”

十几小时的飞行,我从台湾赶到母亲的身边,随行的有母亲熟悉的慈庄、慈惠、依空、慧华等。

母亲,请您原谅孩儿的不孝,虽然您苦心吩咐不要让我挂心,但我也了解:您是多么渴望在一生的最后一刻,让孩儿握着您的手送您一程。

前几天,一场小小的感冒,把母亲送进了惠提尔医院。五月二十九日的白天,母亲精神出奇的好,对围在床边的家人及法师,讲说着她永远讲不倦的“劝世文”,西来寺法师们还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如何庆祝她即将到来的九十六岁生日。

如果我向她报告:在台北佛诞的法会上,有两万多人听我讲话。她一定会高兴地笑着说:“两万人听你讲话,但是你得听我一个人讲话。”

现在,我只有用“心灵传真”说给她听了。

我遵照她的遗愿,不让人知道。四天后,六月三日星期一上午九点,我们把她送到西来寺附近的玫瑰岗公墓火葬。

在众人的诵经念佛声中,我轻轻地按下了绿色的电钮,一阵火、一阵风、一阵光,永远地送别了母亲。

当初,二十五岁的母亲,生下了我的身体。现在,七十年后,母亲的身体却被我火化了。

母亲好像一艘船,载着我,慢慢地驶向人间。而我却像航天飞机,载着母亲,瞬间航向另一个时空世界。

母亲,在风火光中,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的圣莲上,请您稳稳地坐好,不要挂念这个世界,不用担心您的儿孙。

我在心中默默地念着:

 

娑婆极乐,来去不变母子情;

人间天上,永远都是好慈亲。

 

从玫瑰岗回西来寺,突然觉得少掉了很多,又增加了很多。在心理上,虽然我早有准备,但仍免不了会有浓浓的怀念。生死是世人解不开的谜,佛陀当初领导着信仰他教法的弟子,要解开生死的秘密。很多信徒关心我的悲伤,但我感觉:生者何尝生?死者又何尝死?生死只是永远生命中的一个段落而已。

心定法师捧着母亲的灵骨,我抱着母亲的遗像,回到佛光山,举行了怀恩法会之后,母亲一生的影像,更加清晰地映现于脑海。

母亲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贫苦的乡村家庭,也因此养成一生勤俭的习惯。没有念过书、不识字的母亲,却经常口诵一些令人深思的诗句。例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就是五十五年前听她诵念的苏东坡诗句。事实上,不只口念、心念,母亲甚至以一生的生命来实践这些诗句。所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她几乎都能随口说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童年跟着母亲过苦日子,从未见过她为贫穷烦恼忧愁。她常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能‘贫而不穷’,见到琳琅满目的物品,只要你不想买,你就是富有的人。”基于这样的理念,她一生不好置物。有几次,家里的钱比平时多了些,她立即拿去换了很多零钱,随缘施舍,以施舍为富。她的理由是:“一文逼死英雄汉,一文也可救英雄。”

经常,家里都是家徒四壁、无三日之粮。但她一点都不罣碍,照样到处为人排难解纷。只要听到某人有困难,或有人上门诉苦,她立即把胸膛一拍,保证为对方效劳。有一次,邻居的媳妇被婆婆欺负,哭闹着要回娘家。母亲告诉她:“你婆婆刚才来过,都说你好话,说你贤惠、说你勤俭、说你会持家,怎么你现在倒怀恨起婆婆来?”媳妇听得目瞪口呆。从此婆媳和好,再也没有类似的问题发生。

母亲对饮食的需求很淡薄。童年时期,家中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购买大鱼大肉,但在十八年前母子联络上时,七十七岁的母亲,看来仍健壮高大。很少人相信,在“文革”时期被定为“黑五类”(因我在台湾的关系),每个月收入只有十一元,三餐不饱的母亲,能够健康良好。

说穿了,母亲不以饮食为主要的养分。她以对人的热心相助、见义勇为、乐善好施为营养。

十多年前,我有机会把母亲接到美国奉养,满心欢喜地准备各式素菜,孝敬她老人家。谁知每一餐,她的筷子动来动去,永远只是豆腐乳、酱瓜两样,再配上稀饭,偶尔加上一杯茶,这就是她最中意的佳肴美膳。如果要让营养专家来检验母亲的养生食品,恐怕他们要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美国副总统戈尔访问西来寺期间,我随侍在母亲身边。她虽不像几年前那样健步如飞,却也是谈笑风生、慈祥恺悌。最令她皱眉的是:物质丰富的现代人,既不知惜物,又不好好惜福。她对此很不以为然。她常训诫儿孙:“一个人要知福、惜福,才有福。福报就像银行存款一般,不可随意花用。”对于这些话,她一生力行不渝。她在房间四处取用方便的卫生纸,抽出来之后,首先把薄薄的两张分开,再撕成四等份,这样至少可以使用八次以上。所以对于有些人竟然丝毫不知疼惜,随意把洁白柔软的卫生纸,轻忽地一抽,就用来抹桌子,真是让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难怪她要皱眉了。

安贫、知足,甚至“以贫苦为气节”,是母亲一生最好的写照。

母亲一生中有几件得意的事情:其一是她虽自奉十分勤俭,却乐善好施。六年前,她终于来到她儿子创建的台湾佛光山。在两万人的信徒大会上,大家热烈地对着她高呼:“老奶奶好。”她一生未曾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但她既不怯场,也不慌张,高兴而热络地挥着双手与大家打招呼,接着又用扬州话给大家做了一段“开示”。我也临时充当了母亲的翻译员。她说:“佛光山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天堂就在人间,希望大家好好地修行。过去观音菩萨在大香山得道,我希望大家在佛光山得道。大家对我这么好,我没有东西给你们,我只有把我的儿子送给大家。”

亲自把儿子“送”给大家之后,母亲打从心底里高兴了起来。我想,如果她年轻时就知道有“器官捐赠”这种事,恐怕连头目脑髓、五脏六腑,统统签下捐赠同意书。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片舍己的慈心,母亲另一件得意的事情就是:外婆生下他们四个兄弟姐妹,直至母亲往生以前,四个人都健在,加起来的年龄有三百六十多岁。母亲自己生了四个孩子:长子国华、长女素华、我和小弟国民,平均都有七十多岁,四个人合起来也有二百八十几岁。尤其历经“文化大革命”时期,多少人妻离子散、死于非命……我们这样“黑五类”的家庭,竟然每个人都能够无恙,母亲认为是仗着佛菩萨的光明,大家才能平安无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