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别对我撒谎》 撼动世界的记者

我读2 作者:梁文道


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优秀的战地记者、作家与制片人,两度获颁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Journalist of the Year)。

想要写好一份调查报道,通常需要记者具备几种素质:一是专业能力,文笔需有相当功力;二要足够敏感,能够从一些细节推敲出整个事实全局的拼图;三还要有勇于挑战主流认知,挑战社会共同的成见;最后,你还要有耐心。

怎样才算有耐心呢?《别对我撒谎》提到一位2004 年去世的、被称为英国最伟大的记者。他用了十二年时间去调查一起“空难”事件的真相,最后揭露出英美两国的秘密阴谋,非常震撼。花十二年写一篇报道,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有的记者做到一定程度,也许会被认为“不爱国”,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当年的红主播爱德华·默罗。他在麦卡锡大搞“白色恐怖”时,勇敢地在新闻节目中揭露“麦卡锡主义”的虚伪面目和他那种混淆是非的逻辑观念,最终把这个因“反共”而臭名卓著的国会议员推倒。

当时麦卡锡在国会主持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致力于找出美国社会各界的“共产党”,说这些人不爱国,想颠覆美国,所以都是非美分子。默罗在任何人都怕被扣帽子的恐怖氛围中站了出来,批判麦卡锡对言论自由、个人自由的压制。按当年的说法,默罗就是一个标准的“非美分子”。但时至今日,我们又对他如何评价?

书中还收录了以色列女记者阿米拉·哈斯(Amira Hass)的报道《全面封锁》。阿米拉·哈斯长期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占领区做采访,巴勒斯坦人居住区被互相隔离、分别包围在以色列国土之中。也就是说,如果想从巴勒斯坦的A 处到B 处,必须穿过以色列的国土,经过很多的检查站,而以色列士兵一定会想办法为难你。

难到什么程度?一位巴勒斯坦老太太在耶路撒冷病重,希望她的家人能来看她,可是孩子们都住在加沙走廊,折腾了一个礼拜才能过来,来了几个小时又要立刻赶回去。后来她死了,把她的尸体运到加沙埋葬又折腾了一礼拜,整个过程饱受以色列官僚主义的压迫。她的这些报道完全站在同情巴勒斯坦的立场上去写,所以很多以色列“右翼”分子威胁说要伤害她的性命,认为她太“不爱国”了,你明明是以色列人,怎么反过来帮着巴勒斯坦人说话呢?

说到“不爱国”的罪名,不能不提到2006 年10 月7 日在莫斯科寓所被枪击身亡的俄罗斯女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当年普京总统对传媒控制得非常紧,安娜却是敢于挑战当局的记者中最勇敢的一位。她大量报道了车臣战况,描述车臣老百姓怎样被俄军屠杀。她的《车臣不义之战》讲述了这样一个悲惨事件。

1999 年11 月16 日,一个叫爱思雅的女子准备把丈夫的遗体运回家乡,入土为安,同行的还有几个孩子及两位长辈,总共开了两辆车。他们在经过一个俄军哨所时被拦了下来,俄军官兵二话不说就开枪扫射。爱思雅哭喊着说:“看在真主的份上救救我们!”那些军人却说:“根本没什么‘真主’,你们这些车臣混蛋!去死吧!”车上的老人和孩子全部身亡,两辆车也被炸毁。第二天,俄罗斯的官方媒体报道:“我军勇敢地消灭了两车‘恐怖分子’。”安娜质疑当局:“你们这样对待车臣老百姓,叫他们怎么去爱戴你们?怎么融入俄罗斯?”然而最后,安娜自己也死了。

(主讲 梁文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