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解 卦 手 册(2)

易经入门 作者:傅佩荣


乾卦的启示

谈起《易经》,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是乾卦各爻的爻辞,如“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语。听到这几句话,会以为《易经》大概都在讨论“龙”这种古生物。事实真相如何呢?乾卦确实专门借用龙来作为象征,但是其他六十三卦,则只有坤卦上六谈及“龙战于野”而已。

龙究竟是什么?它似乎是水陆空三栖的生物,所以可以象征宇宙创生的力量,遍及一切领域。古代确实有龙。春秋时代史墨说:“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左传·公二十九年)水官负责养龙,后来不知何故而放弃了。如果不是整天可以见到龙,又有谁可以描绘它呢?

从“潜龙勿用”一语,可知龙可以入水;再从“见龙在田”一语,可知龙可以出现在地上;然后“飞龙在天”自然是肯定龙可以飞翔于空中。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不是把龙与天上飘动的白云联系起来了吗?据说孔子年轻时曾经拜访老子,受到不少教训与启发,他回国后,向弟子描述老子像龙一样(其犹龙也),然后加一句:“乘风云而上天。”这更清楚显示了龙可以遨游于天空。

在《庄子·天运》也提及孔子拜访老子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孔子的描述更生动了。他依然以龙比拟老子,然后说:“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意思是:龙,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散开来成为锦绣文章,驾着云气,翱翔于天地之间。由此观之,龙确实可以代表刚健不已的创造力。

那么,“潜龙勿用”一语只是单纯地用来描写年轻人,或者,成年人也会遇到这样的处境?从乾卦的《文言传》看来,孔子对“潜龙”的描述让人大开眼界。他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隐遁的人。他不会为了世俗而改变自己,也不会为了名声而有所作为;避开社会而不觉苦闷,不被社会承认也不觉苦闷。别人乐于接受,他就推行主张;别人有所疑虑,他就自己退避。他的心志是坚定而无法动摇的,这就是潜伏的龙啊。”

换言之,一个德行与能力皆有极高修养的人,依然可能处在“潜龙”的位置。有些专业人才到了中年才转业,或者想要开创新的事业,这时必须从基础做起,不正是潜龙吗?从卦象看来,乾卦初九位居底层,往上是五个阳爻,皆有充实力量,根本不容侥幸。并且,底下的爻想要往上发展,初九必须依赖九四,奈何同性排斥,毫不相应,只能稍安毋躁了。到了九二,则因为位居下卦三爻的中间,正如九五位居上卦三爻的中间,等于有人辅佐与左右逢源,因为这两卦都谈及“利见大人”,适宜见到大人。所谓大人,是指德行完备的人。对君子而言,这是得君行道的大好机会,可以放手一搏。

九三与九四,都是“无咎”(没有灾难),但是条件是必须不断“进德修业”。“做到忠诚而信实,由此可以增进德行;修饰言辞以确保其诚意,由此可以累积功业”。由此可见,进德在于自己,修业则须有事实验证,亦即要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诚意,才有可能合作成事。到了九五,则是“飞龙在天”,可以充分发挥乾卦的活力。在人类社会,则象征国君在上,天下安定繁荣。后代以“九五之尊”推崇天子,正是乾卦所昭示的理想。

最后,到了上九,也就是乾卦的最上爻,这时突然变成“亢龙有悔”,意思是: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易经》各卦到了最上爻,大都是不理想的,那是因为卦的运作是由下往上,而最上爻注定要被替换,难免觉得前途茫茫。我们在事业或年龄抵达顶点时,不是也会有苍凉之感吗?这时唯有专务修德,或许可以减少懊悔。如美国富豪巴菲特捐出大笔钱财,从事公益事业。他在世人心中,从富豪转变为善人,重新开始“贞下起元”的契机,可谓明智。

2.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①时运:为人厚道,声名远传。

②财运:满载而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