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需卦的启示

易经入门 作者:傅佩荣


《易经》第五卦是需卦,卦象是“水天需”。水在上而天在下,这时的水还处于云的状态,所以可以浮在天上。云尚未成雨,表示“需要”等待。在等待期间,可以饮食宴乐。宋儒程颐说:“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所谓居易以俟命也。”身心健康而愉悦,是为了处于平常日子,准备接受天命。

“水天需”,水是坎卦,代表危险在前面(六爻由下往上看,所以上卦在前而下卦在后);但是天是乾卦,代表刚强劲健的动力,即使面对危险,也不会陷于困穷之中。需卦六爻的爻辞中,有五爻提及“需”字,譬如初九是“需于郊,利用恒,无咎”,意思是:在郊野等待,适宜守常不动,没有灾难。在此,需是需要“等待”;凡是有所需要,一定须等待条件成熟,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最后一事无成。

其次,九二是“需于沙”(在沙滩中等待),九三是“需于泥”(在泥沼中等待)。由郊野到沙滩,再由沙滩到泥沼,这种进展清楚肯定了上卦是水,亦即大川。古代大川是充满危机的,没有坚强的实力就不可能渡川。《易经》六十四卦中,在卦辞里提到“利涉大川”(适宜渡过大河)的,只有七卦(需卦、同人卦、蛊卦、大畜卦、益卦、涣卦、中孚卦),这七卦的特色是:其中必定出现乾卦(天)或巽卦(风)。有天的刚健或风的顺从,才可能渡过大川。这也合乎古人的生活经验。

往上到了六四,就是“需于血,出自穴”,意思是:在血泊中等待,从洞穴中逃出来。坎卦又称血卦,六四已进入坎中,所以说“需于血”,那么它为何可以逃出虎口呢?因为两个条件:一是它有底下的初九可以正应,二是它有上面的九五可以顺承,因此有惊无险。仔细观察,可以再补充一利一弊:利是六四以阴爻居柔位,正好当位(阴爻居柔位,阳爻居刚位,都是当位);弊是六四面对底下三个阳爻进逼时,可谓首当其冲,难免见血。由此可知,在解说一爻时,要根据爻辞来寻找该爻的利弊条件,然后才能明白爻辞的内容。换言之,爻代表“位”,人在世间的位置或处境,是相对于周遭的环境来考虑其吉凶的。

到了九五,爻辞是“需于酒食,贞吉”,意思是:在享用酒食中等待,正固吉祥。由此语可知九五是本卦主爻,因为它说出了需卦的关键,就是在等待时应该好好补充营养,以免遇到挑战时后继无力。上卦明明是个坎卦,为什么会有酒食之象呢?因为坎卦为水,由水再引申到酒食,不是很合理吗?我们现在不是也说“以水代酒”(或以茶代酒)之类的话吗?九五在上卦中间,又是阳爻居刚位,是既中且正的格局,所以处于最佳的等待状态,就是“需于酒食”。

最后到了上六,爻辞说:“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意思是:进入洞穴中,有不请自来的三个客人到了,尊敬他们,最后吉祥。相对于前面六四的“出自穴”,上六则说“入于穴”。坎卦为陷阱,犹如洞穴,上六在最里面(由下往上看,它是最里面;但是由全卦之由下往上推移,它是最外面)。这时比较有趣的是,它已经不再谈到“需”字,而是透过它与九三正应,而把下卦的三个阳爻给带上来,形成三个客人。所谓“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客人)一词,直至今日仍常有人使用。

九三的《小象传》提及“敬慎不败”,上六的爻辞则说“敬之终吉”。两者正应而皆强调“敬”字,可见在等待时必须保持谨慎而恭敬的态度,不然难免陷入困境。当这一切都做到之后,要渡过大河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总之,需卦有三义:一是有所“需要”;二是由此引申为“等待”各项条件趋于成熟;三是合需要与等待二者,再以“饮食”为具体的建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