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师卦的启示

易经入门 作者:傅佩荣


师卦是第七卦,从各卦的顺序看来,“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由于前面的讼卦象征为了某些利益而争讼,争讼时就像现代的法院一样,原告与被告两边在外面都有支持者,形成群众。“师”的原意即是“众”。

从卦象看来,“地水师”,地中有水,聚集成地下水,有如聚众成群,拥有某种实力。并且,全卦较为特别的是:只有九二是阳爻,其余是五个阴爻;这是一阳五阴的格局。《易经》各卦皆有其“主爻”,其功能是彰显该卦的主要时势,并且作为该卦的其他各爻的核心。以一阳五阴(或一阴五阳)而言,物以稀为贵,这个单独的阳爻(或阴爻)就自然成为该卦的主爻了。

师卦的主爻是九二,刚爻居下卦中位,上有六五相应支持;并且,“地水师”表示地为顺从,水为行险;合之则为行险而顺。本卦《彖传》说得很清楚:“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本句后半段的意思是:用这种做法来役使(毒为役使)天下,而百姓跟随他,结果是吉祥的,另外还会有什么灾难呢?如此一来,师卦形成军队,而“师”字也成为军队编制用语之一。古代军队:五人一伍,五伍一两,四两一卒(一百人);五卒一旅,五旅一师(两千五百人)。

再就师卦各爻来看,初六、六三、六五都提及“凶”字,这表示在群众斗争或正式征战的场合,阴爻居刚位都不会有好结果。就好像本身柔顺的阴爻偏偏产生了动力,而这时的真正实力在于九二主爻。

譬如,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意即:军队出动要按照军纪,不顺从的,将有凶祸。“否臧”为逆善,亦即不顺从军纪。为何说初六“否臧”?因为阴爻居刚位,这是不当位;并且,往上与六四又敌而不应。不过,爻辞中有假设语气(“如果”不顺从的话),表示必须小心不要“否臧”。这个假设语气来自它上承九二,至少是一个优点。相对于此,六三就完全不同了。

“六三。师或舆尸,凶。”意即:军队或许会载着尸体回来,有凶祸。六三的困境除了不当位与无正应之外,还多了一项最严重的:对九二“乘刚”。九二是主爻,所以六三陷入本卦最凶险的结果。战争难免死伤,六三要承担这个责任吗?爻辞提及“或”字,表示疑词,原因是六五也要分担这个责任。

到了六五,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意即:田里有禽兽,适宜说明捕获的理由,没有灾难。在决定要不要作战时,实力虽然在于九二,但是六五毕竟占了天子之位,要负责宣战,亦即所谓“师出有名”。接着,另一方面,“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意即:长子统率军队,弟子载尸而归,正固会有凶祸。长子是指九二,弟子是指六三;这种结果是六五依其角色而必须面对的。

至于二、四、上这三个柔位,就得到不同的命运了。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亦即:率领军队而能守中(二在下卦中位),吉祥而没有灾难,君王(六五)三次赐命嘉奖。六四“师左次,无咎”,亦即:军队后退驻扎,没有灾难。所谓“左”,是因军中尚右,以左为退。六四阴爻居柔位,有退避之象,这是正常又正确的做法,所以无咎。到了上六,表示战争结束,要论功行赏了,所以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亦即:天子颁赐爵命,封为诸侯可以开国,封为大夫可以立家,对小人则不要任用。

这表示战争胜利之后,有功者包括君子与小人。小人或许可以听命作战,但是胜利之后,“赏之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国而为政也”(程颐之语)。由此可见,战争之始与终,皆须谨慎,否则即使胜利,依然会有隐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