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国:幻想小说的萌芽期(1)

鲲与虫 作者:骑桶人


一、概说

北方,一个秋天的早晨,赵武灵王装扮成赵国的使者,厕身于赵国出使秦国的使团中,他打算借此探察秦国的地理道路。他已经在国内完成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灭掉了心腹大患中山国,他雄心勃勃,打算让赵国更为强盛,以统一天下。

在秦都,秦昭王对这个身形雄伟、气度不凡的使者产生了疑惑,派使者前去探看,但赵武灵王已经察觉到了秦昭王的怀疑,与几个护卫一起,离开秦都绝尘而去。不久之后,这一代雄主却被他的臣子们围困在沙丘宫中,在以幼雀为食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后,终于被活活饿死。

这就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自由、个性最为张扬的时代,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也最丑陋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雄才伟略如赵武灵王,也无法逃脱他伟大而又悲惨的命运。

二、源流

小说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庄子·杂篇·外物》中,"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以琐屑之言谈,博取高名美誉,不可能通达于至道。"小说"在这里是贬义词,约略相当于"虚构的小故事"的意思,其实庄子自己也不免于虚构一些小故事,而且虚构得还相当好。

后来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人是直到唐代时"始有意为小说",--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小说,那是直到唐朝才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有一些,比如著名的《阳羡书生》,但数量极少,不足以改变大局。

至于战国时期留存下来的文字,约略可以神话、寓言和史传三类来区分,当然这是从小说的角度来看,并不严谨。

神话在《穆天子传》和《山海经》中保留最多,寓言则多是在诸子著作之中,史传是指《左传》和《战国策》一类,寓言和史传对幻想小说的影响不是最直接的,我们这里只谈神话。

三、神话

《穆天子传》,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是晋太康二年(281)被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从魏襄王的墓里挖出来的,同时出土的共有数十车竹简,其中包括《琐语》、《纪年》等,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也仅有《穆天子传》了。

全文共六卷,从体裁上看更近于帝王起居注,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征事,后一卷记周穆王的妃子盛姬病死于途中以至返葬,文字简古,再加上有许多的缺字,读起来颇困难。但也有有趣的地方,比如卷二记周穆王驾八骏与七萃之士(大概是周穆王的护卫)西征,经县圃至赤乌之地,原来赤乌人也是周室的后代,他们的首领叫丌好的,先是献了嘉禾,接着又献了两个美人,一个叫女听,一个叫女列。周穆王的回答是:"赤乌氏,美人之地也,宝玉之所在也。"颇可见其得意扬扬暗暗欣喜的模样。另外还有一处地方可为中国武侠小说之源起:周穆王出猎,遇到有老虎在芦苇中,七萃之士中有一位叫高奔戎的出来说他能够生擒此虎,"乃生捕虎而献之",周穆王将老虎关于柙中,"畜之东虞",并将那个地方称为虎牢。那时候的勇士还尚勇力,后来到《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美丽的越女与猿猴幻化的袁公斗剑,就以剑术为尚,与周穆王时不同了。

但《穆天子传》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卷三所记周穆王会西王母事,西王母的形象已摆脱《山海经·西山经》中"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丑恶,而成为一个善于吟咏、含情脉脉的中年美女神,"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前面四句还不错,但最后一句说"如果你不死,还能再来",就未免有些质而无文了。这种凡人遇仙相互酬唱的格局后来在唐人张的《游仙窟》中发展到极致,只不过天子变成了书生,西王母变成了妖媚可人的女仙,相互酬唱的诗歌数量也大大增加--诗歌的艺术性倒不见得有多大的提高,其内容也不再是两国君主碰面的庄重,而变为书生狎妓的风流了。

卷六记盛姬病死事,文字与前五卷略有不同,似乎是比前五卷稍晚些才完成的,其内容虽多记盛姬葬礼之细节程序,但其间也隐约表达出周穆王对盛姬的惋惜与哀恸。

《山海经》亦是出自战国中后期,全文分十八卷共计三万一千余字,汉刘向编校,晋郭璞注。

《山海经》最早是一本巫术书、方士书,这可以《山经》中"其祠之礼"一类文字和《海经》中关于蓬莱的内容为证。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刘向将《山海经》"昧死谨献"给汉哀帝的时候,大约45岁,他主持编校这本书的目的在他所写的《上〈山海经〉表》中透露出来,乃是学"禹别九州",以"任土作贡(根据土地的情况制定贡赋)"。所以说,《山海经》在刘向之后,已经变为一本权利地理书,在这本书里,中国乃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周边的所有地方都是蛮荒,这种权利地理学再推证下去,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点,是在提到《山海经》之前所必须明了的,否则就难免如宫玉海教授那样,研读十年《山海经》,却得出"耶稣就是颛顼"、"犹太人的根在中国西北"之类的荒谬结论,不过我对宫玉海教授的智商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低颇为怀疑,主持编校《山海经》的刘向,也曾经为王莽的篡汉伪造过各种的符命,还有专家认为他甚至曾经遍伪群书以为王莽篡位造势,要知道刘向后来可是因此而当上了国师的,不过他的下场不是很好,地皇三年(22),他策划劫持王莽发起政变,结果却因为等待吉时错过了时机而失败,被迫自杀。

《山海经》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保留了大量的上古神话,比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和刑天舞干戚,不过这些神话的内容大多已为读者所熟悉,所以我不再啰唆,只谈一些读者不太熟悉的内容。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这则出自《西山经》,里面提到了文鳐鱼,说它出于泰器之山的观水,样子像鲤鱼却有鸟的翅膀,身上有苍黑色的花纹,头是白的,嘴是赤红的,夜里在东海西海之间来往飞翔。它的叫声像鸾鸡(鸾鸡的叫声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它的肉又酸又甜,吃了能治狂病,文鳐鱼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将大丰收。

这则里面,最喜欢的是文鳐鱼夜里在海与海之间穿行的场景:生着双翼的鲤鱼,在星空下疾速飞翔,下面是苍茫的大地和波光粼粼的海洋……后来迪斯尼拍《幻想曲2000》,里面的第二节,为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罗马之松》(PinesofRome)配的动画就有鲸鱼腾空而起的场景,其如梦如幻与文鳐鱼穿行于大海之间相类,论到雄奇则有过之。

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中央第六列山系叫缟羝山,开头的一座叫平逢山,南边是伊水和洛水,东边是谷城山,平逢山上没有草木,没有水,多沙石。山上有神,样子像人却有两个头,名叫骄虫,是所有螫虫的首领,也是所有蜂包括蜜蜂的巢。祭祀它的办法,是用一只公鸡作祭礼,祈祷了就放掉,不要杀。

这则出自《中山经》。这里想象的奇异之处在于以人作为蜜蜂的巢。川尻善昭1994年制作的《兽兵卫忍风贴》里,有一个人物叫虫藏的,在自己的驼背里养着毒蜂,其渊源大约就是来自《山海经》,但《山海经》里的骄虫是神,而《兽兵卫忍风贴》里的虫藏则是丑陋狠毒的杀手;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部动漫的残忍、血腥和诡异令我至今难忘,要拍出这样的一部电影,必要有过人的勇气才行。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