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魏晋南北朝:绝望之花,虚无之果(1)

鲲与虫 作者:骑桶人


一、概说

自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即位,分裂与动乱在中国持续了三百多年。据樊树志的《国史概要》,魏景元四年(263),魏平蜀后魏蜀合计户数仅90多万,而政府实际所能控制的不过50万户左右,尚不及汉朝的一个大郡。到晋太康元年(280),全国的编户,也才250万而已。王粲《七哀》诗中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曹操的《蒿里行》则说"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的悲惨状况并不仅止于平民百姓,许多门阀子弟也不免死于战乱,便是皇帝,也难得有一个好下场。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记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事,这个苦命的皇帝在临终时做诗道: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死亡降临,墓门一旦关闭,又哪里还有重新被阳光温暖的机会。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文人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逃脱这样一个绝望的背景。

二、郭璞的死与生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于公元276年,死于公元324年。之前说到《山海经》的时候,我们曾提到过郭璞有注《山海经》,其实郭璞不仅注了《山海经》,他还注过《尔雅》、《方言》、《穆天子传》等等,是一个鼎鼎有名的训诂学家和博物学家。不过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郭璞最有名的地方,乃是他善于卜筮。

《晋书·郭璞传》里有一个故事,颇可见出郭璞的为人和性格,后来明朝人胡应麟重新辑录《搜神记》的时候,就把这个故事收了进去,其实倒不见得一定是干宝原书中所有:

西晋即将灭亡的时候,郭璞通过卜筮,预见到战乱将起,于是携家人南渡,要到长江那一头去避难。到安徽庐江的时候,在太守胡孟康家借住,他劝胡孟康和他一起南渡,但胡孟康放不下他的家业,不愿意走。郭璞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再收拾了行李往南走。郭璞这个人有一个优点,就是比较好色,他看中了胡孟康的一个婢女,想带她走--于是某一天的早晨,胡孟康的庄园突然被数千个赤衣人给包围了,胡孟康大惊失色,急忙向郭璞求救。这可正中了郭璞下怀,原来这些赤衣人全都是郭璞用三升小豆变出来的。他装腔作势地拿出蓍草算了一卦,对傻瓜太守胡孟康说:"您家里不宜于有某某小婢,最好把她带到东南二十里处卖掉……"郭璞还怕胡孟康卖得太贵,又强调了一句:"慎无争价!"那就是"千万不要讲价"的意思,而他自己早已预先安排了人在东南二十里处等候,婢女一到,就被那人买下藏起来,等到郭璞南渡的时候,便要带走!

而郭璞呢,等婢女一出门,便画了张符,投到井中,于是那数千个小豆变的赤衣人都乖乖地自己跳到井里去了。胡孟康的婢女被郭璞白白地骗走了,还要对郭璞千恩万谢呢!

郭璞南渡之后,不过数旬,庐江城便陷落了。胡孟康后来如何,史书里却没有再提到。

关于郭璞的神奇故事还有很多,还是《搜神记》里,讲过一个"活赵固马"的故事:

郭璞到庐江之前,先经过洛阳,正碰上镇守洛阳的将军赵固有一匹心爱的马死了。郭璞对赵固说,你派几十个人拿着长竿,往东走二十里,看到有山林陵墓,就拿长竿去搅打,会有一个东西出来,把那东西抓住带回来,就能救活你的马了。赵固便照着郭璞的话派人过去,果然抓了一个东西回来,长得有点像猿猴。这猿猴一样的怪物一看见死马,就抓着房梁跳到死马头边,对着马鼻子吸气,一会儿马就活了过来,奋迅嘶鸣,饮食如常,一点不像刚死过的样子。至于那个怪物,却遍寻不见了。赵固很是开心,给了郭璞不少的盘缠。

郭璞渡江之后,历任宣城太守殷佑参军、尚书郎等职,官职都很卑小,并不如意。他以卜筮知名于世,却也因卜筮而为人所耻。古时历来史巫不分,而史官巫官都是被人看不起的,司马迁自己在《报任安书》里也说:"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大概是说自己家里世代修史,被皇帝像倡优一样地畜养,又被俗人耻笑。--真是沉痛已极了。郭璞之专于卜筮,以当时之时势,不见得就不是为了避祸,何况,借着卜筮之名,还可以给强权者进一些政见,庶几于世道有些助益。但他终究还是不能苟活于世的人,公元324年,将军王敦谋反,让郭璞给他算一卦,看是成是败。郭璞算了一卦,说你如果不谋反,还可以活很久,如果谋反,那就死得快了。王敦大怒,让他给自己也算一卦,看看能活到几时。郭璞说,活不过今日午间。这样的卜筮,大约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一个弱小的文人面对强权时所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了。王敦自然是立即把郭璞给杀了。后来晋明帝表彰郭璞,追赠他为弘农太守,所以史书里也有称他为"郭弘农"的。

关于郭璞的死,还有两件神奇的事。陶渊明的《搜神后记》里说,郭璞早就预见了自己的死:晋中兴之初,郭璞行经建康栅塘,遇到一个人,他把那人叫过来,硬把自己的衣袍给了他,后来行刑的时候,人们才发现那个刽子手就是早先接受了郭璞的衣服的人。葛洪的《神仙传》里又说,殡葬后三日,有人在南州看见郭璞卖他生前所用衣饰,王敦不信,把郭璞的墓挖开一看,棺材里已是空的了。

郭璞自己著有《玄中记》,是仿《山海经》的博物体志怪,里面有一则故事,不太被人提到:

秦文公造长安宫,方圆四百里,往南一直修到了终南山。山上有一棵大梓树,粗达数百围,荫蔽宫中。秦文公很厌恶这棵树,想把它砍掉,但砍了几天也砍不断,因为一动刀斧,就会刮风下雨,飞沙走石,把人赶走,而且一到晚上,被砍过的地方又自己长好了。砍树的人中有一个,逃避风雨的时候崴了脚,走不了路只好在树下过夜。夜里就听到有鬼来问树:"秦王如此凶暴,要把你砍掉,你不怕么?"树回答说:"他们过来我就呼风唤雨把他们赶走,有什么好怕的。"鬼又说:"如果秦王派三百人,披散头发,用赤丝绕树来砍你,你还有办法么?"树默然不应。第二天,那人就把夜里听到的话告诉秦文公,秦文公让人照着那番话去砍树,果然就把这棵大梓树给砍下来了。

这则故事,现在读来,竟像是郭璞对自己的隐喻:卜筮之道,便像是保护大梓树的风雨沙石,但以秦王之凶暴,这点微薄粗浅的护身之术,又有何用?

郭璞会做诗,他的游仙诗颇为有名,其中第十三首,像是他的绝命诗:

四渎流如泪,

五岳罗若垤。

寻我青云友,

永与时人绝。

"垤",就是蚂蚁穴口的小土堆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