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老之壁(4)

龙凤之国 作者:(日)陈舜臣


 “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在《史记·外戚世家》中有以上记载。

    所谓“帝”是指儿子景帝,就连皇太子武帝也被强迫读黄老的书。武帝登基后不久,就想将儒学变为国政的基本方针,可见强迫所读的黄老学说没有对他产生多大影响,有人持这种看法。但分析一下武帝一生的言行,就会发现“黄老”竟意外地深深地影响了武帝。

    这是武帝具有的矛盾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人的矛盾。

    在武帝以前,宫廷中盛行“黄老”,儒学受到迫害潜伏下来。但在武帝以后,儒学变成为政者的学问,相反“黄老”却深入民间。关于中国人的生活,很多人认为表面上是孔孟之道,而基础则是老庄学说。这种说法似乎切中了实质,武帝本人就是这种矛盾的象征。

    刚登上宝座的武帝雄心勃勃,但环境却不允许年轻的皇帝自作主张,因为窦太后在幕后操纵着一切政治。

    作为“黄老”狂热信徒的窦太后,当然最讨厌儒学。

    在景帝时代,有一位名叫辕固生的博士官。有一天,窦太后将他叫来,问有关老子书中的问题。

    “老子此家人言耳。”

    辕固生这么回答。

    所谓家人是指没有官品,服杂役的下贱者,也可译成家庭奴隶。

    窦太后听后,怒发冲冠。

    第一,她为之倾倒的老子受到侮辱。

    第二,她本人也受到羞辱。

    窦太后是“家人”之女,她最初只是吕太后的一个使唤侍女。侍女没有自由,经常被新来的侍女更换,更换掉的侍女再赐给各地诸王。那时她被编入转让组,送给各地诸王的侍女每五人分为一组。她希望去老家清河附近的赵王之处,并将此事托付给管事的官吏,可那个管事人却忘了,结果她被编入去代王处的名单中。或者因贿赂太少,她也许被戏弄了。

    她痛哭流涕,不情愿地去了代王那里,因为她是没有自由的宫廷奴隶。

    然而,在代王那里等待她的却是幸运。

    她受代王的宠爱,生了两男一女。不久代王的正妃死了,而且正妃所生的四个儿子也都死了。不仅如此,推翻吕氏家族的国都要人还专程前来提出:让代王继任汉帝国皇位。这样一来,代王成为汉朝皇帝,登基后诸臣请求立皇太子,她的长男被选上,即后来的景帝,她也自动成为皇后。……如此这般青云直上,人们不禁怀疑代王的正妃以及四个儿子的死因。

    她成为皇后,儿子时代她是皇太后,在孙子武帝时代则成为太皇太后,但窦太后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不是别的阶层,而是“家人”。

    辕固生的一句话刺痛了她的心。

    她使用极为残忍的处置手段。在侍女时代,她服侍过发明“人猪”处置法的吕太后,也许想仿效这种残忍的方法。

    “把这个家伙扔进野猪圈!”

    她这么下命令。

    连景帝也觉得母亲的做法太过分,故递给那可怜的儒者一把利刃。母亲已双目失明,没有必要躲避她的目光。辕固生用景帝颇费苦心的武器,刺死一头野猪,才幸运地免除一死。

    辕固生的“家人”之说,并不一定是对窦太后的诽谤。

    黄老的虚无思想,从儒家观点来看,是没有自由的可怜奴隶在心中寻求自我安慰的东西。而我们修身养性,是通过政治报效国家社会的自由人,怎么能退却到无为自然中去呢?——辕固生的话一定有这种含意。

    总之,因这样的老太婆执掌着大权,新皇帝要向以儒学为中心的体制转换,当然不会一帆风顺。

    可以说御史大夫赵绾对形势判断错误,他低估了衰老的窦太后。赵绾一步一步地整顿以儒学为中心的体制,目的是要将窦太后从政治舞台上拉下来,开拓皇帝亲政的道路。

    赵绾上奏:“毋奏事东宫。”

    东宫住的不是皇太子,而是窦太后,她居住的长乐宫在宫城的东侧。皇帝住在未央宫,因在西侧称为西宫。赵绾试图将一切政务只向皇帝奏本,排除东宫窦太后的垂帘听政。

    对此窦太后大为震怒。

    汉帝国政府机构的最高官僚,文官为丞相,武官为太尉。《史记》中也有“太尉、丞相尊等”的记载。当时的丞相为窦婴,他是武帝祖母窦太后的亲戚。太尉田蚡为武帝之母王太后的异父弟。王太后的母亲臧儿在丈夫王仲死后,同田某再婚,在田家生下两个儿子,其中的哥哥就是田蚡。

    文武两人的最高权力者皆为外戚。他们也是儒教主义者,都被窦太后罢免。然而他们的部下,实际推行儒教化副总理级别的御史大夫赵绾以及郎中令王臧,不仅官职被罢免,甚至连性命也没有保住。

    “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

    《史记·封禅书》对上述事件只做了如此简要的叙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