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跑江湖之景德镇 小白的路线

迦陵频伽 作者:程然


香很淡,不干扰我们的清谈,却也袅袅婷婷,浸润到我们的心田。

去景德镇之前,我去过小白的家。她刚刚搬家,厅里堆满了纸箱子。虽然家并没有收拾停当,但却并不显得杂乱。墨色的砖铺地,木栓打造成的工作台,窗户的四周都加了原木的窗围子。

小白体弱,愈发显得清瘦。米色的长衫下,一双草编的拖鞋。

然后就是青瓷。

小白的作品以青瓷居多。曾经看过她的展览,尤于花的系列印象颇深。譬如梅花。影影绰绰,深深浅浅,有阳刻阴刻造成的虚实对比关系。凸出的部分仿佛是试探,淡出的部分似窥视。又像是独自芬芳,有一份遗世独立的味道。

她的男友给我们泡茶。那个长发的男孩理了平头,眉目仍然是戏曲扮相中稍稍上扬的眉梢眼角。他们长期濡染,已经有了相似的神情和气质。

男孩在泡茶之前,在青瓷做的香炉里燃了香。香很淡,不干扰我们的清谈,却也袅袅婷婷,浸润到我们的心田。

我看见艺术家的家里,散落着大量青瓷作品的残片。筷笼,茶杯,碗,笔筒,所能用者,举目皆是。小白告诉我说,都是做坏了的,不好示人,只能自用。我却感触,那脱俗的安静的透明的隐逸的,尽管有不完美的斧琢,但她质本洁来,让人无法忽略掉她的美好。

青瓷与沉香。小白的生活为我的旅行打开了一扇窗,那美静悄悄的,正适合我和青石结伴寻访。

告别小白,我们启程。熟悉的路程再次开启。这一次,从黄梅到九江,却不是为了寻佛,要转道向东,去往陶都,观瓷。

临行前,小白和我说,景德镇可是个大城市,不是个镇子。我笑,对于陶都,完全没有概念,若不是因为习茶,此地不知何时才能来得呢。

及至大城市出现,我慢慢心里有了些感性认识:这是个丘陵城市,城市道路有坡度,自行车稀少,多以电动摩托替代。作为陶都的特色,景德镇的路灯灯柱几乎都是青花瓷做的,透着原材料产地的富饶和丰裕。

陶都,原本叫做昌南。古时因外运瓷器,昌南的谐音成了中国的代称“china”。当地的司机告诉我们昌南之所以改称“景德镇”,是为明朝景德年间的皇帝热爱这里的瓷器,赐名此镇为“景德镇”。我突然想到了另一物

—那唤做“景泰蓝”的,是不是也和什么皇帝有关呢?博闻的司机点头说,是啊,景泰年间的皇帝喜欢那个,就叫景泰蓝了!

我们不禁莞尔。知识从书本上来,总是枯燥的,道听途说,却有着它的记忆源头和生动面貌。

转眼第二天。去了比较有名的几个地方,陶瓷市场和火车站旁边的古玩街。

却很失望。这两处,是那种廉价的大路货的聚集处。做工粗糙,印制含混,瑕疵触目可见。卖家多是做工的人,妇女们的脚就翘在瓷器上。

当瓷器是艺术品的时候,因为人们郑重对待的心,而显出了尊贵。当它沦为廉价的商品,被无视它价值的人们粗鲁相待时,那物什也会显现出不堪。

就像我曾住过的房子。搬离旧家时,家人互相安慰着,数说旧家确实应该离弃的理由,那房子仿佛有了耳朵,在我们诉说的时候愈发摧枯拉朽地败坏,直到窗帘杆惊天动地地掉落下来给我们看,令我们敬畏,止声。

是谁说的?万物有灵。

看见小白家里盛水的水缸,也看见了小吃店里木头做的窗围,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物什,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成为素材和灵感的来源。顺着小白的路线,我看到由见到识的经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