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1)

白话史记(上中下) 作者:司马迁


     
  李将军广,是陇西郡(今甘肃省东部)成纪县的人(今甘肃省泰安县北三十里)。他的先祖叫做李信,在秦朝时做将军,就是追到燕太子丹的那个人。他们老家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十里),后来才迁移到成纪。李家代代都学习祖先的射箭手法。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一六六年)匈奴兵大举侵入萧关(今甘肃省环县西北),李广就以良家子弟参加军队,抵抗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杀了很多敌人的首级,所以被封为中郎。李广堂弟李蔡也被封为中郎,他们都是侍从皇帝的武骑◤3-36◥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侍卫文帝出行,每当他冲锋陷阵、抵御敌人和搏斗猛兽的时候,文帝就说:
  
  “可惜啊!你真是没遇到好机运,如果你生逢高祖争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也不算什么。”
  
  等到汉景帝继位,李广被封为陇西都尉,后来又改封为骑郎将。吴、楚二国军队叛乱的时候,李广被任命为率领骁骑的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攻打吴楚叛军。在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四十里)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功名大扬。但因为梁孝王私自授与李广将军印信,封他为将军,所以回朝以后,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被任命为上谷(今河北省西北大部分和中部的一部分皆是)太守,匈奴兵每天都来和他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向皇帝哭诉说:
  
  “李广才气天下没有第二人,自仗他的本领高强,常常和敌人战斗,这样下去,恐怕有一天会发生意外。”
  
  于是景帝就把他改封为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及旧鄂尔多斯左翼)太守。后来李广又转任边郡太守,由边郡太守又改任上郡太守。他曾经做过的有陇西、北地(今甘肃省东北部和宁夏省一带)、雁门(今山西省西北部宁武以北一带)、代郡(今直隶蔚县东北)、云中(今山西省西北部和热河、绥远、察哈尔西南部)各地的太守,都以和匈奴奋力作战出名。当匈奴大举侵入上郡的时候,景帝派一个宦官跟随李广训练军队,来抗拒匈奴。宦官带领了几十名骑兵,纵马奔向前方。看到了三个匈奴人,就和他们战斗起来,这三人转身放箭,射伤了宦官,把他带去的骑兵都快杀光,宦官急忙逃到李广的营帐。李广说:
  
  “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于是李广就带了一百名骑兵,快马加鞭的去追赶这三个人。这三个人没骑马,步行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追上了他们,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从两边包抄,由他亲自射杀那三人: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人。把他绑好以后骑上马,远远望见几千个匈奴骑兵过来,匈奴兵一见李广,以为是汉人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列下了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驰,李广说:
  
  “我们离开大军有几十里的路,现在这一百人如果就这样子往回走,匈奴兵追来用箭射杀,大家马上就会被杀光。现在大家留下来不走,匈奴兵一定会认为我们是为后面的大军先来引诱敌兵的,绝对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
  
  “往前进发。”
  
  前进,走到离开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说:
  
  “大家都下马,同时把马鞍卸下来。”
  
  他手下的骑兵说:
  
  “敌人那么多,又靠得那么近,万一马上有了危急,怎么办?”
  
  李广说:
  
  “那些匈奴兵,还以为我们会退走,现在大家都卸下了马鞍,表示不走,这样正好使他们确信我们是诱敌的骑兵。”
  
  因为这样,于是匈奴骑兵就不敢来攻击他们。那时,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兵,边跑边放箭,射死了那个匈奴白马将领。又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令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刚好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来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兵也认为汉朝有大军埋伏在旁边,想要趁夜偷袭他们,所以就带兵撤离了。第二天天亮,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部,大军营部不知道李广所往的方向,因此就没有跟去支持。过了好几年,汉景帝死了,汉武帝继立。武帝左右的大臣,认为李广是名将,可以重用,于是李广就从上郡太守的任上,被改封为未央宫的卫尉,而程不识也被任命为长乐宫的卫尉。程不识从前和李广二人,都任边郡太守,率领军队驻防边境。在他们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的行军没有部曲编制和行列阵势,靠近水草好的地方就驻扎,士兵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敲铜锅巡更放哨防御敌人,幕府里简化一切公文簿册。却也能行军到离开汉军哨兵站很远的地方,从没遇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部队编制、行列阵势、营地驻扎等都十分严格。晚上敲铜锅巡更,文书官吏办理考绩等公文簿册不眠不休。军队时时操练,得不到休息。但也不会遇到危险。程不识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