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斯海之谜(1)

上帝的指纹 作者:(英)葛瑞姆·汉卡克


 

费纳乌斯地图中描绘的罗斯海的状况给这一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今天的彼尔德摩尔和斯科特这两大冰川的入海口处,在1531年的地图上却遍布河口、宽阔的海湾和河川。这些明显的特征表明,费纳乌斯所采用的原始地图资料在绘制时,罗斯海和它周围的海岸没有冰层。“肯定有一个没有封冻的辽阔的内陆腹地给这些河流提供水源。而今,所有的海岸和腹地都深深地埋藏在1英里厚的冰帽下,几百英尺高的冰山在罗斯海的水面上飘荡。(6)

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的漫长的无冰期,必定有一个我们尚不知晓的文明绘制了南极大陆的地图。罗斯海的变迁给这一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949年伯德南极探险队用取芯筒从罗斯海海底钻取的沉淀物采样,更是大大加重了这一证据的分量。这些沉淀物有极为清晰的分层,反映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状况,诸如粗冰海蚀、中冰海蚀、细冰海蚀等等,但最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有多层如同温带地区的河流携带入海洋的均匀细密的沉淀物”。(7)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乌瑞博士发明的鎄年代鉴定法(利用海水中发现的三种不同的放射元素确定年代的方法),(8)得出了不容置疑的结论:正如费纳乌斯地图所示,6000年以前,的确是奔腾的河水将这些均匀细密的沉淀物冲进了南极洲海域。直到公元前4000年之后,“冰河类的沉淀物才开始在罗斯海的海底堆积。海底采样表明,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那里曾温暖如春。”(9)

墨卡托和布歇的探寻

皮瑞·雷斯和费纳乌斯的地图让我们有幸一饱眼福,看到历史上没有任何地图学家可能看到的南极洲。当然,仅凭这两幅地图还不足以让我们信服,眼前放着的是一个消失的文明留下的指纹。但是,如果三幅、四幅、乃至六幅这样的地图摆在你面前,你还能固执己见、无动于衷吗?

比方说,我们还能够心安理得地对16世纪最著名的地图学家吉拉德·克雷默(又名墨卡托)绘制的一些地图所蕴涵的历史意义继续视而不见吗?他发明的墨卡托投影闻名于世,至今仍应用在大部分世界地图上。据说,这位谜一般的人物(1563年他曾造访金字塔,谁也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 (10) “锲而不舍地探索远古的知识”,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了大量的、包罗万象的古地图藏籍。(11)

值得注意的是,墨卡托将费纳乌斯地图收进了他1569年编撰的《地

图集》。同年,他自己绘制的地图中也画出了这块大陆。在这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南方大陆的地图上,可供辨认的地方有:马里伯德地的达特岬和赫拉奇岬,阿蒙森海,埃尔斯沃思地的瑟斯顿岛,贝林斯豪森海的弗勒奇群岛,亚历山大一世岛,南极(帕尔马)半岛,韦德尔海,诺维基亚岬,毛德皇后海岸的雷古拉山脉(群岛),穆里格—霍夫曼山脉(群岛)哈拉德王子海岸,哈拉德王子海岸的施雷西冰河河口,吕佐夫—霍姆湾的帕达岛,还有恩德比地的奥拉夫王子海岸。“有些特征比费纳乌斯地图上画的还要清晰”。哈普古德指出,“总之,除了费纳乌斯使用的那些地图外,墨卡托显然还有他自己的原始地图。”(12)

有这种原始地图的人何止墨卡托。

费利普·布歇,18世纪法国地理学家,也早在这块南方大陆被正式“发现”之前出版了南极洲地图。最令人惊讶的是,布歇的地图似乎是根

据更古老的原始地图绘制的,可能比费纳乌斯和墨卡托使用的原始地图还要早几千年。布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精确之极的南极洲地图,一幅完全没有冰雪的南极洲地图。(13)它展现了整个南极大陆冰盖下的地形。而我们,直到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全面的地震勘测法调查开始后,才了解到南极洲的真实面目。

这项调查只不过证实了布歇1737年出版他的地图时所提出的看法。在他根据已经丢失的古地图资料绘制的地图上,这位法国学者画了一条清晰的水道。它将这块南方的大陆分成东、西两大部分,分别位于现在标记为南极洲贯穿山地的分界线两边。

要是南极洲不被冰层覆盖,这样一条连接罗斯海、魏德尔海和贝林斯豪森海的水道也许真的存在。正如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调查表明的那样,这块大陆(现代地图上像是一整块)是由庞大的岛屿构成的群岛,岛屿之间壅塞着漂浮在海面上的1英里厚的冰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