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设的第三者(1)

上帝的指纹 作者:(英)葛瑞姆·汉卡克


 

以前,许多权威的研究埃及文明的学者在解释埃及历史和考古中遇到的大难题时,提出了一个“假设第三者”理论。我想,我们是否可以借助这个理论来做一点或许有那么点道理的解释呢?

考古证据表明,古埃及文明并不像一般的人类社会那样,经历过那么缓慢而艰难的发展历程。他们如奥尔梅克文明一样,是突然出现的、成熟的文明。实际上,埃及从原始社会到先进的社会体制这段过渡时期是如此短暂,在历史学上根本就讲不通。不仅如此,需要成百乃至上千年才能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也仿佛一夜之间就运用自如——而且先前似乎毫无征兆。

例如,公元前3500年的前王朝时代还没有任何文字书写的迹象,但不久之后,突然,莫名其妙地,许多古埃及废墟中常见的象形文字就以极其完整和极其完美的形式出现了。它们绝对不是简单的描画物体或动作的图形。打从一开始,它们就有复杂而严密的语法结构,有只代表声音的符号,还有一整套详尽的数字符号,即使是最早的象形文字也已经独具风格而且规范化。到第一王朝初期,先进的草写体已经得到广泛运用。(6)

值得注意的是,根本没有迹象表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他们的数学、医学、天文学、建筑学和古埃及丰富而复杂的宗教神话系统中,甚至连《亡灵书》这么精心编撰的作品的中心内容,也早在王朝时期的初叶就已经存在了。(7)

大部分研究埃及文明的学者不肯正视埃及文明的早熟所蕴含的意义,但是一些思想开放的学者却从中得出惊人的推论。王朝早期历史研究方面的专家约翰·安东尼·韦斯特先生问道:

一个复杂的文明怎么可能刚一露头就已瓜熟蒂落了呢?咱们看看1905年造的汽车,再把它跟现在的比一比,其中的“发展”进程是一目了然的。但是,类似的现象在埃及却不存在。那里的一切从一开始就那样了。

这个谜团的答案当然是明白无误的。但是,由于它与现在的主流派观点格格不入,所以很少被人眷顾。这个答案就是:埃及文明不是逐步“发展”出来的,它是一笔现成的遗产。(8)

多年来,韦斯特一直是埃及学派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现在主流派学者中也有更多的人对埃及文明的突然产生感到困惑。已故的伦敦大学爱德华兹埃及学教授沃尔特·埃默里将这个问题归纳如下:

大约在耶稣诞生前3400年时,埃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国家从一个只有散乱的部落的新石器时代文明一下子突变为组织严密的君主国……

与此同时,文字出现了,建筑技术、绘画艺术、手工艺水平都发展到令人瞠目的水平。所有的证据都证实,一个繁荣昌盛的文明已经到来。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相对而言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因为,埃及的文字和建筑获得如此重大的发展似乎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任何背景。(9)

有一种解释很简单:埃及是从古代世界的另一个已知的文明那里获得这种文化上的突然的、决定性的提升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幼发拉底河下游的苏美尔国很可能就是这个已知的文明。尽管有很多基本差异,它们共有的各种建筑工艺和建筑风格(10)的确表明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但是这些相似点中却没有任何一点足以成为我们推断一个社会直接影响另一个社会的因果关系。相反,如埃默里教授所言:

我们的印象是,这是一种非直接的联系,而且可能存在一个第三者,是它的影响遍及幼发拉底河及尼罗河流域……当代学者们往往对这种从某个假定的、尚未发现的地方向这两个地区移民的可能性嗤之以鼻。(然而)这种将其文化成就分别传授给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第三者的理论,却是这两个文明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它们的重大区别的最好的诠释。(11)

除了其他问题以外,这个理论也清楚地解释了下面的神秘现象: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看来都崇拜完全相同的月亮神——他们各自信奉的众神中最古老的神祇(埃及人称其为索斯,苏美尔人称其为西恩)。(12)著名的埃及学者沃里斯·巴奇爵士说,“他们实在太相像了,不可能是单纯的巧合……说埃及人借鉴了苏美尔人的神祇,或者苏美尔人借鉴了埃及人的,都不对。但是有一点必须得承认:两个民族的知识界都曾向同一个极为古老的出处借用过神学体系。”(1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