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7)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


 

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金融全球化发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遭遇了20世纪70年代初二次能源危机的冲击,战后“黄金30年”结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滞胀”时期,生产过剩,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过剩,资本利润率下降,资本贬值,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出现了资本积累过剩和流动性相对过剩的情况。资本主义为了摆脱危机,拓展生存空间,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而金融全球化则是资本全球化的枢纽和杠杆。法国学者比埃尔·勒·马森指出:“金融全球化不过是为医治利润率下降而使用的镇痛剂。”另一位法国学者、《金融全球化》一书的作者弗朗索瓦·沙奈则阐明了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他认为:“脱离调节学派所说的‘福特主义调节方式的危机’以及马克思主义者所描述的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典矛盾(这一矛盾从1950~1974年衰退以前被长期抑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出现,就不能理解金融全球化这一现象。逐渐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作为借贷资本力图以金融的方式增值,也只能从投资于生产的资本日益增长的增值困难中得到解释。”资本的过剩积累促使大量资本从生产领域流入金融领域,成为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生产和资本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它优化了资本资源的配置,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西方学者所说的,从福特主义增长方式向金融资产增长方式的转变。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和危机,扩大了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在金融全球化发展时期,美国保持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增长,其股市赢利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1989~1995年,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从点上升到点。1997年飚升到点,1999年3月25日突破了1万点大关,达到10 点。1990~1997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股市投资回报率为。某些基金,例如对冲基金的资金回报率竟高达30%。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繁荣。

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影响

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它们是金融全球化的始作俑者,也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在金融全球化中发挥了推动、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金融业优势。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达到75%以上。信息业和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金融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8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均来源于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服务贸易。近20年来,发达国家金融业内部结构也做了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直接金融所占比重加大,融资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金融资本的社会资本基础扩大,加快了金融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投资公司、养老基金、互助基金、保险基金等共同基金成为英美等发达国家最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见表1-2和表1-3)。

表1-2 1991年和199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机构投资拥有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