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14)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


 

现在世界各地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然而世界各国为了换取美元纸币纷纷加速着本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当这些国家资源耗尽的时刻,它们会让美国民众出卖资源来兑现这些纸片吗?

纸片的年代永远都是魔鬼与罪恶的年代。设想一下,如果日本人在1970~1994年日元疯狂升值的时候,用日元和贸易盈余收购南非的金矿、美国肥沃的农田、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矿藏和森林、奥地利的水源和沙特的油田的话,今天日本的世界共荣圈不是早已建立了吗?美国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无数次地区战争,但所获得的利益远远无法与现在印刷纸币所获得的利益相比。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格林斯潘当然绝不会容忍黄金在货币体系中体现其公平、合理的价值,而全球的经济学家只是格林斯潘的鼓吹手,他们只会鼓吹自由市场以及黄金应该非货币化等。当经济学家告诉人们经济理论足以战胜危机时,危机就会接踵而至。当黄金价格在上涨中出现调整时,经济学家就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黄金是一种毫无重要价值的东西。但过不了多久,黄金就会以更猛烈的上涨来告诉人们这些经济学家的无知。

格林斯潘在多年前就十分明白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结构性整合。扩张的货币政策之后必定是通胀抬头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什么政策都不可能改变经济规律。为了捍卫美元和独霸资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消灭潜在对手。今天美国的战争机器已经高速运转,这必定带来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学而言,战争需求就是烧钱;对美国的政治家而言就是烧纸。货币政策已经为通胀埋下了根基,而现在巨额财政赤字就是火上浇油,全球性大通胀近在咫尺。但欧洲人,日本人、美国民众都必须毫无怨言接受这一切。在全球性大通胀的环境下,欧元、日元以及最有希望10年后在亚洲与美元抗衡的人民币的结果会如何?

我们总应面对眼前的现实:全球性资源的匮乏、金融世界的膨胀、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扩张性货币政策后的通胀抬头、战争机器开动伴随的巨额财政赤字。

全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

经济全球化对加速世界竞争和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领导的,在增进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对不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的收益相比,不发达国家接受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有人认为全球化是正在扩展并遍及整个地球的西方市场的帝国主义化过程。全球化是对西方经济行为大规模模仿的结果,是美国激发的一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第一,第三世界国力削弱。由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15国集团领导人1998年在开罗的一次会议中指出:在推行所谓自由贸易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工业化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它们的利益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一个基本点是削弱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单位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90%的GDP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额。而GDP高于跨国公司销售总额的国家均属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是跨国公司的主体。1990年全球500强企业中,美、欧、日即占405家。1997年全球500强企业中,西方企业占99%。1998年前2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就有14个。任何一个主要跨国公司的控制权都被牢固地掌握在某一国家的资本家手里。当今的美国,正如一家日本杂志所说,“是由财政部、华尔街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成的一个集合体或曰经济复合体来操纵国家的政务的”。美国人承认,“国际组织本身已成为全球化的工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就是强制实行解除管制、管理货币的波动、强迫第三世界经济服从于偿还国债的绝对命令”。日本作者大前研一的文章题目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非是戴上了假面具的美国‘占领军’”。由于西方在经济、军事、科技、金融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这样的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中,所谓削弱国家职能,就是削弱第三世界国家干预西方资本自由流动、保障本国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职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