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总序(2)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 作者:(加)明茨伯格


明茨伯格经验主义倾向秉承的是英美哲学的认识论传统,该传统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主体。这其实也是明茨伯格的管理学思想能够迅速进入管理学主流的原因。明茨伯格的平等主义倾向发扬的是以加拿大和北欧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批判传统,其参照系是美国一贯的对金钱和资本,对资本家的能力和权力进行崇拜的传统。他对MBA教学模式批判,除了与这种批判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美国最近20年过分强调技术与数字倾向的批评,这种倾向与股票和股票市场的力量(原教旨市场主义)的上升紧密相关,美国主流商学院向投资银行业、咨询业提供MBA毕业生,很大程度上也属于这种市场机制的一部分。

明茨伯格向一架架隆隆运转的大机器发出挑战,费力,却未必讨好。总体而言,强调员工、强调平等、强调实践的管理学理论不容易像强调领导力、强调理性(不管是“灵光一现”还是各种貌似科学的分析框架)、强调自上而下的战略那种管理学理论一样得到作为实际控制企业资源的在位者的同情、认同和支持。但是,明茨伯格的理论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很大程度上,正因为有一批像明茨伯格这样专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人,西方国家整个商业系统才能顺利、平衡地运转。

有记者问我明茨伯格理论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在哪里,我说,科学的人本主义的意义是跨文化和跨时代的。中国管理界会由于存在科学精神的缺乏、人文传统的失落,面临的问题要比西方的问题更严重。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面临的创新能力的匮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死循环、产业升级的无能,背后其实都是科学人本主义的缺乏。所以,我们现在比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明茨伯格的思想。现在,中国的学术圈和企业界对于明茨伯格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还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是整人,更不是把人当机器来控制,也不是把人当羊群来驱赶(所谓“领导力”),而是尊重、平等、信任、合作和分享。

明茨伯格正在撰写一本叫《跨越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新书。他告诉我,他已经为这本书准备了十几年,积累的笔记已经有近一米高了。看来,这个不知懈怠为何物的老将又在向下一个城堡进军了,赤手空拳,然而却又势在必得。他远去的背影之后,是一片片广阔的田野,他所播撒的思想的种子,如今已是一片丰饶的景象。

肖知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亨利·明茨伯格研究中心学术主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