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经风雨的斗士(2)

谁说蚂蚁不能举重 作者:本事编委会


终于,2000年12月,绿源摆脱了因为蓄电池不过关而导致的亏损,当年首次实现盈利。之后倪捷主笔的以“推动绿色交通,倡导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动自行车科普读物《绿源》开始大量印刷,针对消费者对电动交通工具的模糊认识,他编辑大量事例,并发明了许多通俗易懂的口号,例如“每天一元,潇洒消费”,“献一份绿色的爱,结一段美好的缘”等。

2001年,倪捷领导的绿源公司,追求技术创新,严格质量管理,强化售后服务,与广大同行一起迎来了电动自行车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

需求决定一切

经过不断改良,电动车的蓄电池可以达到充电8小时行驶100公里的技术指标。正当行业开始快速发展时,一道来自北京交通管理局的封杀令使电动自行车的前景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2002年7月,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以电动自行车不好管理、电池容易造成污染为名,禁止在北京市内给电动自行车上牌照。此举影响甚广,相继有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温州市、广西南宁、海南省海口市、广东省珠海市等地市政府开始出文封杀电动自行车。

倪捷的学识又一次发挥出来,他以严密的逻辑性和专业水准写下了长达万言的文章《电动自行车可封杀不可骂杀》,反驳各地政府对电动自行车的禁令,并于2003年将福州市工商局告上法庭。

倪捷显然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符号型人物。2003年6月,发生了福州封杀电动车的不和谐事件,倪捷在126家同行的支持下进行了有理有节的争论和法律诉讼。在“福州事件”中,官司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却给整个电动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一年,全国的电动车产业不仅没有被封杀,反而呈现最快速的增长,历史性地突破了400万辆。这表明,符合环保的产品具有内在的无可辩驳的生命力。

“尽管在一些大城市,电动车还不够普及,但是在农村却非常普遍。其实,我们50%的消费者是农民。”倪捷的话让城市居民的人感到有些吃惊:一辆电动自行车,最便宜的也要1500多元,这样的产品如何能得到农民们的欢迎呢?

事实就是如此。电动车完全靠自己争来了市场,其优势就是在于便宜。倪捷仔细为此算了一笔账:现在农村用电并不困难,电动车充一次电,按照标准需要1.2度,多的可能需要1.5度。如果按照金华市一度电0.6元计算的话,成本大致不到1元钱。可是这一元钱可以行驶100公里,合每公里成本不到1分钱,何其便宜!

相比之下,如果是摩托车,购车的成本就比电动车贵了一倍,而每公里燃油消耗成本则是电动车耗电成本的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现在,电动车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平均可以达到18个月以上,而更换一组蓄电池,成本是300元到400元,如果按照每天的成本算下来,甚至每天用不了一元钱。

专注创新,树立典范

2004年,倪捷所领导的绿源电动车公司取得了高速发展,产销量首次突破11万辆,年产50万辆的技术改造工程启动,第一期工程在年底顺利交付使用,绿源所取得的市场业绩和在中国电动车领域的信誉也引起国际LEV界的广泛尊重,倪捷被“台湾工业研究院”邀请作为2005年“台北LEV国际论坛”的演讲嘉宾,向世界公布我国轻型电动车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欧洲致力于电动车推广的著名环保NGO组织“ExtroEnegy”,在对绿源进行了两次认真的实地考察之后,作出了对绿源的“公司调查报告”,对倪捷所领导的绿源予以高度评价,称绿源是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制造企业,具有丰富的产品资源,专注于技术创新,其快速发展令人惊讶。

2005年2月,IEEE这样评价倪捷:

尽管面临着严酷的生存挑战,但(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厂商们并没有退却,而是知难而进,并取得了惊人成功。绿源电动车公司的董事长倪捷是代表电动车产业界的灵魂人物,他从一家小企业开始艰苦创业,以务实的态度开拓市场,并取得成规模的研究开发成果,对中国电动车的技术发展有独到的见解。

对于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事业,IEEE的评价很是令人振奋:如果中国能找到一种解决办法,能使得相对高效的电动车在交通系统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这将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树立一个成功的典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