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知性力II 作者:(日)大前研一


在“无形的新大陆”时代,上班族应做好充电的准备

在1998年的12月[After Gates 14年(“微软”的“视窗系统”第一个版本诞生后的第14年)],小学馆出版了我写的《知性力--变革时代上班族的核心竞争力》。在那本书里面,我向那些生活和奋斗在21世纪的商务人士们传递了带有我个人自传性质的信息。这本书在那些想走上自立人生道路的上班族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所以荣幸地成为了当年的畅销书。

在之前的作品中,我一直强调要把过去清零,把经历、经验清零,然后坦率地接受新经济和新社会,必须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我一直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也一直希望大家能够坦率地面对社会变革,亲身去挑战它、体验它,并且在不断碰壁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可是,处在日本这个大环境下的人们,大都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针对一个问题,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囫囵吞枣地接受别人的结论。事实上,日本人根本就没有“为什么答案是这样,自己应该怎么做”之类的思考习惯。

前一段时间,我出版了一本英文著作《The Invisible Continent》(无形的新大陆)(哈珀·柯林斯出版),在美国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在书中指出,在今后的时代,面对世界和经济的新格局,有的人能够看得很清楚,而有的人则什么也看不明白(详细的内容请参照英文著作)。无论是南极大陆还是其他的新大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发现,都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大陆。因此那个时代的课题显然就是如何去开拓这些新大陆。一直发展到后来“已经不可能再发现新的土地了”,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月球的探索。

而到了今天,新大陆突然出现了。虽然这个新大陆的地图还没有绘制完成,但是在那里栖居的物种都是像“戴尔”、“甲骨文”、“思科系统”这样的,具有不同染色体的新型企业,而旧大陆上的物种(即有的企业)则成了失败者。虽然这个变革还在继续,但它已经具有和发现新大陆时一样的效果,是数百年一次的大事件。能在物理层面上看得见这个“无形的新大陆”的企业和人们,正在不断地迁居到这个新大陆上面,并且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成长,而看不见这个“无形的新大陆”的企业和人们,则已经开始走上了衰退的道路。

1980年以后,全日本都是“向内、向下、向后”和“不看、不听、不说”的心态,政府也一直鼓吹“只要忍耐下去,经济就能恢复”。然而经济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当时经济企划厅的厅长船田元公开宣布了“经济已经恢复”这个宣言。但在其后的很多年,政府一直都在重复着“樱花开放的时候,经济就会好转”、“秋风吹过的时候,经济就会恢复”之类的陈词滥调。而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好转。更有甚者,当名作家堺屋太一成为经济企划厅的最高负责人以后,日本更是被爆出篡改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丑闻,令世界为之侧目。

日本经济像过去那样高速发展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使能够再来,也是新大陆中的新产业在日本这个土壤生根发芽并且得到了发展之后的事情。日本政府一边向国民宣传“让我们再经历一次梦想”,一边拼命使用税金实施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编者注)。但显然这种方法一直无济于事。这是因为在19世纪末期出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过去的那种“有形的大陆”上才能发挥作用。这种政策的核心思想就是,“只要能够创造出有效的需求,就必然能让景气得到好转”。然而最近30多年来,这种政策手法已经根本不起作用了。

实施这种有效需求经济政策的国家纷纷陷入经济危机。而最近十几年形成的新竞争模式就是如何从“无形”的地方“吸引财富”。为什么美国能从世界各地借钱,使它自己繁荣起来?那是因为在美国政府和经营管理者中,有能够看得到这个“无形的新大陆”的人,他们明白新经济的构造。而在日本,政府只会不停地把手伸向国民的未来,使得国民负担越来越重。现在,不但不能从世界范围内筹集到需要的资金,连国内的资金也都纷纷外逃。这就体现了看得到和看不到“新大陆”的巨大区别。

指望那些根本看不到“新大陆”的日本政府、企业、官僚以及经营管理者有所作为,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他们都是属于旧大陆的居民,无论怎么对他们耳提面命,都不会有什么效果。与其有时间埋怨他们、评论他们,倒不如自己努力,成为一个能肩负起21世纪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